首頁>史記·資政>迎接新世紀迎接新世紀
一次相隔四十年的再聚首
胡秋原(1910~2004),湖北省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木蘭山下大胡家灣村人,原名胡業崇,又名曾佑,筆名未明、石明、冰禪。著名史學家、政論家和文學家,曾任臺灣資深“立法委員”。1988年9月12日,胡秋原無視臺灣當局的“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長女胡采禾從美國舊金山直飛北京,回到了闊別40載的故土大地,從而成為海峽兩岸隔絕40年之后首位來祖國大陸訪問的臺灣高層人士,進而被譽為“兩岸破冰第一人”。值此鄧穎超同志110周年誕辰、海峽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首次會晤之際,筆者不禁想起了為撰寫《胡秋原全傳》時,胡秋原曾為筆者講述了其回到祖國大陸訪問時與鄧穎超重逢的那段感人往事。
那是1988年9月12日晚,一架從美國飛來的中國民航班機,徐徐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艙門開處,滿頭銀絲而風度翩翩的胡秋原健步走下舷梯。這位臺灣資深“立委”沖破臺灣當局的重重阻撓,回到闊別40年的故鄉。
當晚,全國政協主席李先念設宴款待了湖北同鄉胡秋原一行。陪同李先念會見與宴請胡秋原的還有原與胡秋原同為國民黨南京政府立法委員、1965年隨李宗仁回國定居的程思遠,民革中央副主席賈亦斌等人。
早在抗戰時期,胡秋原就與周恩來、鄧穎超伉儷稔熟。周恩來主持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時,胡秋原就曾有過交往;而且鄧穎超與胡秋原同是國民參政會(戰時各黨派參政議政的國家機關)參政員。所以1988年9月15日下午,胡秋原一行專程拜會了剛剛從全國政協主席崗位上退下來的鄧穎超。
此次鄧穎超與胡秋原的首次重逢,他們都非常興奮。當胡秋原健步走進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時,鄧穎超立刻迎上前去,兩人不由自主地張開雙臂熱情擁抱。鄧穎超親切地說:“我能與胡先生重逢,真是喜出望外!我過去在‘國民參政會’上,就聆聽過你的高論。今天見到你很健康,顯得很年輕,真是鶴發童顏呀!”
落座后,胡秋原說:“到北京來,我特別想看看鄧大姐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們真誠地歡迎您的到來。”鄧穎超以充滿感情的聲調說:“秋原兄,自從在重慶分別以來,數十年不見了,恩來生前很想念你,常常提到你,你今天回來,卻看不到他了……”
“我也很思念周公,而且一直銘記他的恩情啊!”頓時,胡秋原回憶起周恩來當年解救其父胡康民的情景。
鄧穎超見胡秋原往事重提,馬上客氣地回應道:“我曾聽恩來談及過此事,此事妥善解決后,令尊為抗日民主政府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我應該感謝你們才是!”
接下來,鄧穎超說:“你今天能回來,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你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一位具有民族自尊心的學者。這些年來,你在臺灣進行的種種愛國行動,我們是清楚的。你在學術上很有成就,你寫了那么多主張團結與統一的文章,這是對我們國家民族的大貢獻。我們都老了,除了希望國家富強之外,還有什么其他要求呢?我們這一代終生奮斗與追求的目標,除了希望國家強盛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目標呢?這些年來,聽說臺灣搞得不錯。不過,大陸在最近十多年的變化也很大,幾乎換了一個面貌。你回來了,我真感到高興,我們國家最需要像你這樣愛國的知識分子,當年周總理是很關心你的。我們也知道你很關心內地的變化,這次回來,希望能多到各地去看看……”
胡秋原則高度贊揚了周恩來在“西安事變”做出的歷史貢獻以及為推進國共合作與祖國統一等方面所作的種種努力,也稱贊了鄧穎超為祖國統一而不遺余力。
鄧穎超聽后回答說:“海峽兩岸同胞是一個國家的兄弟姊妹,盡管國共兩黨過去有恩怨,但終究是一奶同胞,和平解決中國分裂問題越早越好;我們應當做共同對國家有利、對民族有利的事情。我們很久以前就曾經提出和平統一祖國的建議,但蔣經國先生沒有考慮我們的意見。信仰不同不能妨礙國家的統一。現在國民黨當局仍堅持'三不'政策,實際上海峽兩岸間的往來已經開始,希望這種往來有更多的發展。胡先生的看法和今后更多臺胞提出的意見我們要考慮,共同商量。我們歡迎各方面的意見,對統一,我們一方獨唱不行。我們在憲法中有信仰自由這一條,關于信仰問題我認為不能提到統一問題上來。葉劍英提出的'九條'中也沒有提這個問題,也沒有要求臺灣放棄三民主義。”
胡秋原說:“大陸方面對和平統一已經表現出相當多的誠意。蔣經國先生逝世時,中共中央總書記發了唁電志哀,并希望臺灣局勢安定,經濟繁榮,這表現出很大誠意。大陸方面可繼續表現這種誠意。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重要的是中國非團結、統一不可,事不宜遲。”他建議祈望得到原舊政協發起人中仍健在的鄧穎超、陸定一、張群和陳立夫的支持。
鄧穎超說:“胡先生對故土充滿眷戀之情,愛國之心令人敬佩,我們愿意聽取您的意見,獲取教益。”
當鄧穎超聽到胡秋原準備尋訪絲綢之路時,親切地叮嚀道:“北國風寒,多加珍重。”
“感謝鄧大姐的關心!”胡秋原隨即連連致謝。
隨后,胡秋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國不能沒有臺灣,沒有臺灣就沒有海防;臺灣不能沒有大陸,沒有大陸便成了國際孤兒,誰都可以吃你。經過40年的發展,大陸制造了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說明能強;臺灣一躍成為‘四小龍’,說明能富。所以,中國只有盡快統一才能真正走上富強之路。”
這次會見既是他們40年后的第一次會見,也是他們最后一次見面。1992年7月,臺灣當局限制胡秋原“不得出境”的限期已滿,胡秋原以83歲的高齡先到香港參加“兩岸和平統一討論會”后,第二次前往北京訪問,討論祖國統一問題。無奈天氣炎熱,旅途勞頓,加上身體欠佳,一到京就住進了醫院。當他獲悉鄧穎超逝世的噩耗后,他心情非常沉重,不斷地埋怨“自己的身體不爭氣”,隨后硬是戴著氧氣袋前往吊唁,并親筆題寫了一副挽聯:
望統一而北來,揖別清談方四載;為偉大之女性,自有功業在千秋。
編輯:羅韋
關鍵詞:胡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