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需要一場對明膠市場的行業起底
2012年,央視新聞頻道《每周質量報告》欄目曾經報道過浙江等地的膠囊生產企業用工業明膠加工藥用膠囊的問題,節目播出之后,各級執法監督部門采取了大量措施,加強了對膠囊生產企業的監督檢查力度,也確實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然而,在長達一年多的時間里,記者對全國多省市的十多家規模較大的明膠廠以及一些制革基地進行了深入調查,結果發現,一些規模較大的明膠廠,為了降低成本,從制革廠大量采購已經被工業鹽、硫化堿、石灰、純堿、脫脂劑等多種工業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
兩年前的“毒膠囊”事件的教訓仍在眼前,明膠行業又被曝出用垃圾皮料做生產原料。無論如何,這都是又一次行業底線洞穿的負面案例。在3.15之際,這樣的驚心內部曝光,應該成為整個行業起底的契機。
根據記者的調查,這種經有毒有害工業原料處理過的垃圾皮料,不但做成了所謂的藥用明膠,而且還被加工成大量的食用明膠,作為一種食品添加劑原料被廣泛用于糖果、乳品、飲料和冰激淋等食品加工,“流毒”之廣可想而知。 如果說之前曝光的“毒膠囊”現象多存于一些家庭式的小生產作坊,那么這一次曝光事件所牽涉到的規模較大的明膠廠以及制革基地,足以證明該行業的失范恐怕不只是停留在個別小作坊之中,而是危及到整個行業。
更值得重視的是,這種失范的源頭,除卻一般意義上的監管疏漏,更有來自行業法律的徹底淪陷。2005年12月31日頒布的《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就明確規定,生產食用明膠可以使用制革鞣制工藝前,剪切下的帶毛邊皮或剖下的內層皮,俗稱為毛邊皮、二層皮、三清皮等生皮。于是,規則洞穿的背景下,中國明膠協會秘書長姚龍坤給出的行業判斷盡管讓人失望卻又如此令人“理解”:現在全國3萬多噸明膠都是這種原料。目前全國有幾十家明膠廠,大多數明膠廠都在使用這種制革廠的工業垃圾皮作為食用明膠的生產原料。
規則何以淪落至此?根據姚龍坤的說法,這并非是標準的更新落后所致,而是被利益裹挾而造成的“主動失守”。在各個明膠生產企業與行業協會的利益勾連與“運作”之下,這份2006年1月1日生效的《食品添加劑明膠生產企業衛生規范》,自然而然為遭受多種有毒有害工業原料污染的垃圾皮料成功“洗白”,開啟了垃圾皮料“合法傷害”的大門。或許,這之中的“運作”是否真就如此直接而順利,還有待權威部門給出說法。但是,從現狀而言,明膠行業所具有的強大利益慣性大到能夠以赤裸裸的方式通過修改行業法律來為自身“正名”,或并非聳人聽聞。事實上,任何一個行業,如果僅剩下生產企業在獲利的道路上“裸奔”,失范與淪落終歸是必然。
由此,對于明膠行業亂象的認識,恐怕不能再停止在過去“毒膠囊”事件所揭示的程度之上了。從企業自身規范失守,到監管失范,再到相關法律法規的滯后與“放行”,用全行業淪陷來形容,并不為過。因此,對之的調查,也不應該再僅僅是個別式的抽查,而應該回到源頭上來,有毒的明膠究竟涉及到哪些領域,相關產品流向了哪些地方,相關標準、法律中還有哪些“致命性”的不設防甚至是“縱容”,都該作出及時的清理與修補。
是時候對于安全漏洞百出的明膠行業來一場徹底的行業性起底了。作為關系到醫藥、食品等多個基礎性民生行業的領域,縱容這樣的安全隱患,就是對于社會基礎性安全和民眾安全感的無視。媒體的曝光后,相關部門應該以實際行動,給予與捍衛民眾對安全的信心。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明膠 行業 生產 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