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政協協商
青島市政協傾力助推藍色經濟“版本升級”
★閱讀提示
作為我國海洋科技重鎮,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海洋科研機構、40%的海洋高層次科研人才。青島海洋經濟正從“淺藍”邁向“深藍”。全市藍色經濟的“版本升級”,離不開青島市政協及廣大政協委員的持續助推。
本報訊(記者陳小艷代桂云)近日,青島市政府頒布了《2014年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工作思路》,提出今年將著力推動全市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打造“藍色經濟升級版”。這一工作思路多處體現了“政協推力”。
2014年是青島市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第4個年頭。經過3年多的努力,2013年全市海洋生產總值達到1317億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8.7%,占GDP的比重達到16.5%。這表明,海洋產業正從青島的特色產業轉變為優勢產業,青島的海洋經濟正從“淺藍”邁向“深藍”。全市藍色經濟的“版本升級”,離不開青島市政協及廣大政協委員的持續助推。
自2009年4月“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提出以來,圍繞“藍色經濟”建言獻策就成為青島市政協的一項重點工作。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中德產業園、藍色種業……這些曾經的藍色經濟區建設中的“新名詞”,很多都在政協的多個會議上討論過,其中不少工作還得益于市政協領導的直接參與和推動。
2012年,加快“一谷兩區”建設寫進了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標志著藍色硅谷、西海岸經濟新區、紅島經濟區正式被確定為全市藍色經濟建設的三大發展平臺。三大功能區的設立,不僅推動全市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還推動青島加快邁向藍色經濟領軍城市。
“黨委、政府的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的參政議政就要跟進到哪里。”青島市政協主席王書堅說。2012年以來,市政協以“大視察”的形式,組織全國、省、市、區政協委員先后走進西海岸經濟新區、紅島經濟區和藍色硅谷,為三大發展平臺獻策助力。
在青島市政協的大力推動下,“一谷兩區”發展迅猛,成為全市發展藍色經濟的橋頭堡。藍色硅谷核心區建設進入快車道,目前已引進重點項目70余個,總投資超過400億元,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18個重點項目已開工建設。西海岸新區形成了“一核、兩港、五區、一帶”的發展布局,2013年實現海洋生產總值494億元,增長20.2%。紅島經濟區則構建起“育苗、孵化、加速”三級孵化體系,形成藍灣創業園、藍灣創意園、藍灣軟件園、藍灣藥谷等孵化器集群。
作為我國海洋科技重鎮,青島聚集了全國30%的海洋科研機構、40%的海洋高層次科研人才和60%以上的涉海兩院院士。可以說建設海洋強國,青島責無旁貸。在今年初召開的市政協全會上,“打造藍色經濟升級版”成為委員們建言的熱點。“發展藍色經濟,不僅要關注藍色GDP的增加,更應關注海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升,只有找準這個根本問題,我們才能縮短與世界其他海洋強國的差距。”牟紅巖委員認為,“藍色經濟升級版”應是一種更高質量的經濟,它與傳統海洋經濟的最大區別在于更加重視創新驅動。江玉民常委建議青島要把“海洋工程產業”和“海洋高端生物產業”作為海洋經濟優先發展的突破口,帶動全市海洋經濟同步實現規模擴大和轉型升級。
“莫讓藍色經濟‘染黑’海洋!”在推進藍色經濟發展的熱潮中,委員中也不乏冷靜理智的聲音。趙廣濤、王波、朱廣君、王軍等委員圍繞嚴格執行排海污染物濃度和總量雙重控制、嚴控海灣內填海造地等海洋生態和環保問題提交了相關提案。
委員們的意見建議在《2014年青島市藍色經濟區建設工作思路》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青島今年的藍色經濟區建設將以提高海洋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打造加快重點板塊崛起、突破重點領域改革發展試點、強化海洋重點產業培育、突出重點項目建設以及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強化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核心的“四重點、兩建設”工作模式,著力推動全市海洋經濟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海洋開發方式向循環利用型轉變、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
編輯:劉愛梅
關鍵詞:海洋 藍色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