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服務貿易協定為何常被抗議
自3月18日占據“立法院”議場以來,臺灣地區反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太陽花學運”迄今已逾三周,目前,部分“反服貿”學生團體決定4月10日傍晚撤離臺灣“立法院”議場。至此,沸沸揚揚的“反服貿抗爭”事件暫告一段落。
服務貿易簡稱服貿,又稱勞務貿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動,也包括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直接接觸下交易的無形活動。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服務貿易正式被囊括在多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如今服務貿易的商品范圍極為廣泛,不僅包括傳統的商業、金融業、法律服務、會計業、保險業等等,還包括跨境醫療、旅游、通訊、教育、學術研究等社會活動。據WTO統計,2012年,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高達8.5萬億美元,較2011年同比增長約2%,約占全球貿易總額的20%。
2001年底中國加入WTO后,服務貿易總額增長迅猛,從2001年的719億美元增至2012年的4706億美元,位于美、德之后,躍居世界第三。除了在WTO的框架下,中國也與周邊國家開展雙邊的自由貿易區談判,并由此與多國互相開放服務貿易。另外,2003年,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也分別簽署了《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其中涵蓋了內地與港澳經貿交流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投資便利化措施。
在經濟全球化下,服務貿易自由化是大勢所趨。2013年9月30日,中國正式宣布參加服務貿易協定(TiSA)談判。一旦加入這一協定,中國將與全球48個已經加入TiSA陣營的國家削減服務業貿易壁壘,互相開放服務業,這必將加速我國服務業騰飛。
然而,服務貿易自由化勢必會重新分配締約方不同服務業的利益,遇到利益團體的阻撓在所難免。通常情況下,發達經濟體最希望通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打開發展中經濟體的服務業。例如,發達經濟體的銀行可以借機順利進入發展中經濟體,或是并購發展中經濟體的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但是發展中經濟體的廚師、護士、醫生、電工等卻無法順利地進入發達經濟體的服務業市場。這導致每當發達經濟體談及服務貿易開放時,發展中經濟體民眾總感覺弊大于利。2011年4月7日,哥倫比亞各地150萬人在主要城市舉行游行,反對與美國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民眾的抗議包括反對將教育、衛生、就業和住房私有化,拒絕桑托斯總統的發展計劃,認為那是將國家大多數資源交給外國人。
事實上,發達國家間簽署服務貿易協定也非易事。2007年,韓國與美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該協定增加了美國服務業提供商對韓國的出口機會,涉及范圍包括銀行業、電信以及快遞等。但是一方面,美國國會認為這可能促使銀行業、電信業將更多業務外包到韓國,從而減少美國工人就業,故遲遲未對該協定進行投票表決。另一方面,數萬韓國人走上街頭抗議。其中不乏從事教育、醫療、會計師、律師等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白領們。他們擔心美國名牌大學來韓國開分校,名牌醫院、各種事務所來韓國設立分支機構,搶了他們的飯碗。2011年,當多次修改協商后的協定最終本送交韓國國會表決時,甚至還有人向國會議長席投擲催淚彈以表達不滿。最終,美韓兩國國會還是先后通過了該自由貿易協定。2012年,該協定正式生效實施。(朱禁弢)
編輯:羅韋
關鍵詞:服務 貿易 貿易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