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贛水流韻涌京城
因江而建,依湖而棲,江西以獨特的地理優勢成就了源遠流長的歷史與文明:從稻作文明到青銅時代再到陶瓷盛世,這里有陶淵明、王安石等文人墨客,有白鹿洞、白鷺洲等知名書院,更有被譽為“世界瓷都”的景德鎮,可謂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文物為鏡,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贛水流韻 輝耀千載——江西古代文物精品展”,以來自江西省多家博物館的160余件(套)精美的青銅、陶瓷、玉石、金銀、絲織以及書畫等文物,勾勒出江西的文明框架以及歷史風韻,讓觀眾從中讀歷史故事、感地域文化悠遠。這也是立足北京民俗文化的首都博物館近年所推出的反映中華民族文化多元一體的重要交流展之一。
贛水流韻涌京城
雄渾剛毅的青銅古風
1989年,贛江中游東岸,新干縣大洋洲鎮旁的沙灘下,一座塵封了3000余年的商代大墓偶然間露出真容。1300余件文物,尤其是475件青銅器的集中面世,糾正了以前普遍認為漢代以前江西是蠻荒之地的片面認識,證實了青銅時代江西有過雄踞一方的歷史階段,考古學家蘇秉琦因此感嘆“殷墟文化過長江,江南又一春”。新干大洋洲遺址也被納入“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
東到山東,西至甘肅、青海,南及兩廣,北至遼寧、內蒙古等地,青銅時代對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形成產生過深刻的影響,其中河南安陽、四川三星堆、江西新干等是商文化的重地。此次展覽中,雖然新干大洋洲出土的青銅器沒有全部展出,但是從禮器的食器、酒器、樂器到兵器的戈、矛、鉞、劍、鏃等,從工具的刀、鑿、鏟、錛到農具的鏟、鐮、犁鏵等,種類不一而足,或氣勢恢宏,或紋飾復雜精美,或形制獨特,或多組成套,新穎的造型、精湛的工藝、多樣的品類,富含龐雜信息,引人深思。
商代的中原文化氣息和濃烈的地域特征是展出的青銅器給人的最深印象。從形制來看,許多青銅器與商代中原出土的器物相同或類似:如禮器和兵器的常用器形制與中原差別不大,反映出了中原文化的主導地位;方鼎、簋等器物紋飾繁縟細膩、饕餮紋或獸面紋變化多端,與中原文化的器物類似,有著商晚期的青銅特征。同時這些展品又顯現出不同于中原文化之處:禮器中的“鼎”多為中原不常見的“扁足鼎”;酒器中只有盛酒器與注酒器,卻沒有飲酒器,這與“重酒”的商文化相比大異其趣;禮器中沒有一件器物鐫刻銘文,而銘文在中原器物上是常見的印記;簋、豆等容器的假腹、鼎足與鼎耳的動物造型,以及多種器物上的燕尾紋、牛首紋等紋飾都是中原青銅器所不常見的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商代江西的青銅器文化是受中原文化影響并有獨立發展的青銅文化。
展覽中一些典型器物對解開時代密碼有著重要作用。一件“伏鳥雙尾青銅虎”以強烈的設計感引人注意,憨態可掬卻不失威嚴的老虎與伏臥其上的小鳥形成對比,頗有以柔克剛的哲學意味。據悉,“虎”是大洋洲文物中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標識,器物中所出現的各種造型虎有56只之多,蔚為大觀,為其他地區不多見。所以,有學者認為這是獨立于商王朝的“虎方”“戈族”或“句吳”等部族的遺物。此外,展覽中不僅出現了享有“甗王”之譽的“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也有渾鑄成形難度大的雙層底溫酒器“獸面紋提梁方腹青銅卣”;不僅有神秘詭異的象征巫師貫通天地的神器“雙面神人青銅頭像”,也有象征君權和征伐刑殺之權的大型“嵌紅銅云紋青銅鉞”……這些青銅器物說明該墓主地位顯赫,因此有學者認為墓主人是這一方的國君或最高統治者。當然,還有觀點認為這是商王朝為掌控青銅資源派貴族南征開疆拓土的佐證,集中出土的234件兵器使錚錚尚武之風油然而生,鑄造精良的農具更非普通人所用,應是當地最高統治者的農業典禮用器。
不管是何定論,這些器物憑借高超的工藝和獨特的風格,證實了青銅時代的江西有著獨特的文化系統,體現出當時文化多元一體的發展格局。
贛水流韻涌京城
瑩潤斑斕的瓷都文韻
如果說新干大洋洲的青銅器以堅實、剛毅的雄渾之風再現了江西的遠古文明,那么瑩潤、斑斕的瓷器則承續了端莊、雅致的江西文韻。
邁入瓷器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8塊不起眼的小陶片,但它們卻是2萬多年前世界上最早的陶器見證;近處的“硬陶三足鼎”說明3000多年前江西先民已能用1000度以上的高溫燒造印紋硬陶;吳城商代遺址出土的原始青瓷則開啟了燒制瓷器的先聲,由此展開江西瓷業的發展歷程:經東漢至五代豐城洪州窯的青瓷,宋代吉州窯的黑釉瓷,宋元時代南豐白舍窯的白瓷、青白瓷,景德鎮湖田窯的影青瓷等發展,江西瓷業走向成熟。元代“浮梁瓷局”設立后,景德鎮成為當時的制瓷中心,并于明清時期將瓷器藝術推向高峰,御窯廠帶動民窯大發展,江西窯火延續不斷。
江西瓷業在漫長的發展中豐富了瓷器品類,完善了制瓷技術,涌現出多種創新性產品。展出的“灰陶鬶”以夸張的飛禽走獸形象彰顯出原始陶器豐富的想象力;洪州窯的“青瓷印花缽”施青釉,略閃青黃色,精美典雅。最為典型的是一件精致的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碗”,不僅展示出吉州窯的典型瓷器裝飾風,亦是江西瓷器燒造史上的點睛之作。作為宋朝最具特色的民窯,吉州窯獨創的清新活潑的木葉貼花、剪紙貼花等黑釉瓷,都是極為名貴的品種,充滿了強烈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民間風味,雅俗兼備。“黑釉木葉紋碗”是一種木葉貼花,即將天然樹葉浸水腐蝕后留存葉脈,貼在已施黑釉的瓷器上,再敷透明黃釉經高溫燒制而成,樹葉的形狀、葉脈清晰可見。如果注上茶水,就會看到樹葉仿佛在水中漂浮,別有一番情趣。
元代景德鎮創燒的青花、釉里紅等品種在陶瓷史上享譽甚高,其復雜而高超的工藝、精美而透潤的特性也在展覽中一一呈現,代表作有蓋罐、梅瓶、高足杯等。其中,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云龍紋獸耳蓋罐”高大雄渾,肩部兩側各貼塑模印鋪首一只,鋪首中各穿銅環,在國內不多見;“釉里紅彩斑貼塑蟠螭龍紋高足轉杯”的杯與杯把可自由轉動,集多種工藝于一體,被譽為國內外釉里紅瓷器之最。元代的“青花釉里紅堆塑樓閣式人物谷倉”,由上下兩層和中間的活動式倉門組成,造型復雜,燒制難度高。四周門廊上有堆塑人物18個,正面倉門兩旁為楷書七言對聯,背面有白地藍字墓記一方。這是目前罕見的有確切紀年的青花釉里紅瓷器,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贛水流韻涌京城
明清時期,景德鎮成為皇家御用瓷的主要產地。明代不僅繼續燒造被稱為“國瓷”的青花瓷,而且斗彩、五彩、素三彩等新技藝也燒制成功。加上明朝與西亞地區文化交流甚多,景德鎮還出現了仿西亞伊斯蘭金屬器造型的壺形,仿阿拉伯器型瓷器設計的花澆、水注、大扁壺等。到清代,在督陶官唐英等人的努力下,景德鎮燒瓷技術大大提高,生產品種又擴展至青花三彩、祭紅、粉彩堆塑、琺瑯彩等,精美絕倫,品質高超,達到新高峰。
經過千百年的醞釀積淀,江西文化綻放異彩,這既是江西自古以來尚文重教的基礎所致,也是多元文化異質匯聚產生的文明成果。文脈芳香。品味文物有助于今人與歷史對話,以更好傳承優秀文化。此次展覽是江西省宣傳部、省文化廳于2月至5月期間在北京舉辦的“江西風景獨好”——2014年北京·江西文化月的首展,陸續還有3個展覽、7臺劇目在北京重要的公共文化場所呈現,以全面展示江西歷史文化風貌,加深觀眾對江西的了解。贛鄱文韻,在首都北京唱響鏗鏘有力的文化之聲。
編輯:付裕
關鍵詞:江西 文化 瓷器 中原 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