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南紡股份造假還須追問

2014年05月22日 10:54 | 作者:午言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除過低的違法成本之外,南紡股份案例還有問題應追問。為何造假5年都未被發現?會計師事務所等為何成了擺設?要不要加大對上市公司高管個人的懲治力度?

  

  上市公司南紡股份近日公告,公司在2006年至2010年5年間累計虛構利潤3.44億元,被監管部門罰款50萬元,同時公司高管、個人也收到不同額度的罰單,合計罰款153萬元。消息一出,輿論嘩然。有投資者質疑,早該退市的公司通過造假留在了股市中,造假數億元卻只付出百萬元的代價,如此低的違法成本,會不會反而成了鼓勵造假?

  規范的信息披露是對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只有保證市場的透明度,提供真實、準確、及時的信息,才能使投資者作出正確判斷和選擇。上市公司具有公眾性,其造假行為不僅直接損害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利益,也會嚴重侵蝕市場的誠信基礎。正因為此,廣大投資者對財務造假行為歷來深惡痛絕。

  此次南紡股份造假金額之大,處罰力度之小,形成了鮮明反差。這在A股市場上很具典型意義。長期以來,股市里各種違法違規行為之所以層出不窮,一個重要原因是違法成本太低,低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不能形成威懾力。有人問,為什么不能罰得更狠些?直接原因,是證券法對處罰上限已有明確規定。現行證券法是2005年修訂通過的,在一些方面已不能適應當前市場狀況。目前,證券法的修改正在進行中,相信隨著新法案正式出臺,對造假行為會有更嚴厲的處罰標準。然而,除此之外,南紡股份案例依然帶給我們不少疑問。

  為什么造假持續5年都未被發現?此前A股市場影響較大的造假案,如萬福生科、綠大地等,也都涉及五六年的財務報告,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其上市前。南紡股份作為已上市十幾年的公司,在眾目睽睽之下竟連續5年造假而不被察覺,確實應該反思市場監督機制。當前,證券監管正在推進轉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這就更需要監管的快速反應和動態監測。只有將問題及早發現,才能將其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會計師事務所等為何成了擺設?客觀說,監管部門的力量畢竟有限,查假打假還需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社會外部監督等各種因素的配合。然而,在南紡股份案中,其內部審計、獨立董事、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等均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如果對這些機構和人員處罰不到位,也是對造假行為的縱容。上市公司的治理為何如此脆弱?中介機構等應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這些問題要有個答案。

  要不要加大對上市公司高管個人的懲治力度?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表面看是法人行為,背后卻是具體的人在謀劃和實施。如果處罰的板子主要打在公司身上,相關責任人不痛不癢,就難以起到懲戒效果。2002年安然丑聞曝光后,美國市場要求上市公司高管對財務報告以個人名義作出保證,將財務造假與個人責任掛鉤,除高額罰金外還有刑事處罰。讓造假者心驚膽寒,有切膚之痛,方能有效遏制造假行為。

  可見,上市公司造假頻頻出現,是市場在多方面不成熟的綜合反映。打造一個干凈的資本市場,依然任重道遠。

編輯:羅韋

關鍵詞:造假 股份 南紡 上市公司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