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大連兩次復讀男孩高考后跳樓 曾患精神抑郁癥
“我跳樓自殺了”,給父親發完這條6個字的短信,19歲的洋洋(化名)從自家15樓上縱身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今年的高考,是洋洋第三次參加,前兩次,他都因為分數的原因,與自己心目中的大學失之交臂。這次,他沒有等到高考成績公布,就做出了這個極端的決定。
整天都不怎么說話
昨日下午,記者在大連市金州新區先進街道一小區28號樓15層,找到了洋洋的家。“沒想到孩子會走上這條路。”母親張女士強忍著淚水,回憶著兒子在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張女士說,洋洋從小就聰明懂事,性格比較內向、膽小,從來不惹事。2011年高考結束后,洋洋僅以幾分的差距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復讀一年之后,洋洋又第二次參加了高考,但這次仍沒有考進理想大學。去年冬天,洋洋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復讀高三。
“他那時整天都不怎么說話,但因為他本來就比較內向,我們也沒太在意。”周先生說,洋洋性格倔強,還很要強,每次只要考得不好,他都會自己默默進屋里不與家人說話。
一天,洋洋的班主任給周先生打來電話,稱洋洋最近好像不太對勁,“老師說他每天的精神狀態很不好,不說話也不笑,就是坐在那里低著頭。”
經過醫生檢查,洋洋竟然患上了抑郁癥及精神分裂癥。
認為自己考了510分
由于抗抑郁藥物中含有鎮定劑成分,洋洋每天吃藥之后都會昏昏欲睡,無法上課。今年春節過后,為了安心給洋洋治病,周先生向學校申請了休學,但為了不讓洋洋落下太多的功課,周先生又請了一名家教為洋洋一對一授課。“老師說洋洋的腦子很夠用,一些小測試小考試,洋洋都不在話下,只是性格太內向。”張女士哽咽地對記者說。
6月初,洋洋又重新回到了課堂進行“最后一搏”。高考結束那天,周先生問洋洋能估多少分,洋洋脫口而出“510分”。“其實我知道他根本考不了那么多分,510分是他的理想分數。”周先生無奈地說。
為了讓洋洋在高考時發揮出好的水平,周先生沒有讓洋洋在考試期間服用抗抑郁藥物,而這件事卻讓夫妻倆至今都后悔莫及。“我每天讓他哥哥帶他去游泳、打籃球,目的就是讓他減負。”幾天過去了,周先生發現洋洋的精神狀態好了很多,臉上也似乎開始有了些笑容,周先生和妻子以為洋洋的病可能真的治好了。
留下字條跳樓身亡
6月12日上午,洋洋跟母親來到工作單位,中午吃過飯后,洋洋表示要回家看球賽。“最近幾天他經常回家看球賽。”中午12時05分,正在上班的周先生收到了洋洋發來的短信,只有六個字:“我跳樓自殺了”。
周先生立即驅車趕回家。“我看見洋洋血肉模糊地躺在樓下一輛面包車的車頂,滿地都是碎玻璃和鮮血。”周先生當場暈了過去。
洋洋跳樓的窗臺前放著一個凳子,而凳子上洋洋的手機還壓著一張寫滿了文字的便簽紙:“我憎恨父親,憎恨母親,也憎恨這個社會。”
民警趕到現場勘查之后,表示洋洋確實屬于自殺身亡。
專家聲音
內化的壓力是孩子心里看不到的黑洞
“我們一直以來都在忽視一個現象,就是孩子承受的壓力有一些是來自外部的,但是更大的壓力是孩子把外部的壓力內化了。 ”教育專家表示,一個人習慣的形成通常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被動階段,這時人們的行為更多的表現為遵從,遵從外在的要求和壓力;第二個是主動階段,這時人的行為更多的表現為認同,認同來自外部的要求和壓力;而第三個就是自動階段,這時人已經把來自外部的要求和壓力完全內化了,行為的動力來自自己。
“當到了自動階段,孩子就會把承受這些壓力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當成自己必須、應該做好的事情。而這個力量是巨大的。”這就不難解釋為什么很多大家眼中的“好孩子”會選擇自殺,那是因為他們更容易把外部的壓力內化,所以當他們做得自認為不夠好時,就更加不會原諒自己,對自己更加不寬容。
編輯:于瑋琳
關鍵詞:高考跳樓 大連男孩兩次復讀跳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