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互聯網化:商業銀行已別無選擇
隨著以第三方支付、金融產品線上銷售、互聯網信貸、眾籌等四大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飛速發展,傳統商業銀行業務的版圖被不斷蠶食,其傳統經營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已難以為繼。以至于有人預言,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今后我們將不再需要現金和銀行卡,銀行因此可能消失。
但反過來看,互聯網技術也為商業銀行轉型與發展提供了倒逼機制和難得機遇。如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認清不足,及時轉變經營理念,促進金融互聯網化,商業銀行就能從容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創造出金融業發展的新時代。質言之,金融互聯網化成為關系商業銀行生死的不二選擇。
商業銀行存在的基礎是信息不對稱,存在的意義在于充當資金融通的中介,支持并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資金供需雙方之所以需要商業銀行充當中介,是因為存在信息不對稱。同時,信息不對稱提高了銀行信息搜集和甄別的難度和成本,給銀行貸款帶來極大的風險。由此,商業銀行出于防范風險的考慮,熱衷于為大型企業尤其國有大型企業服務,中小微企業雖然具有強烈的融資需求,卻因存在較大經營風險而陷入“想貸也難”的境地。即使政府、專家學者不斷研究并提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各種政策建議,但在商言商的現實總使得商業銀行缺乏落實這些政策建議的內在動力。
互聯網技術通過彌合信息不對稱性,不僅動搖了銀行的生存基礎,而且使商業銀行踐行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成為可能。傳統金融主要由銀行充當中介,銀行卡取代了現金支付,貸款業務傾向于大型企業。互聯網金融對這種模式的顛覆表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不僅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了信息搜索平臺,強化了資金信息中介的功能,而且通過節約交易成本降低金融中介的門檻,加速金融脫媒,使商業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邊緣化,形成無中介金融市場。例如,通過P2P網貸平臺和眾籌平臺,就可完成貸款申請、接收、償清的過程。專注于小微企業融資服務的阿里信貸無需人工審批就能提供貸款。淘寶商戶申請時間只需三分鐘,貸款到賬只需一秒鐘。阿里金融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累計為13萬多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貸款總額達280億元,2012年上半年累計發放貸款130億元,新增獲貸企業4萬家,不良貸款率僅為0.72%。
其二,第三方支付平臺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轉賬匯款等結算和支付服務,移動支付將取代銀行卡和現金,完全不需要銀行職員、ATM乃至電腦的參與。目前,這種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第三方支付方式主要采取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例如,支付寶、財付通、易寶支付和快錢等能夠為客戶提供收付款、自動分賬以及轉賬匯款、代購機票與火車票、代繳電費與保險等結算和支付服務,并已占有了相當的市場份額,騰訊和阿里的打車補貼及“紅包大戰”、余額寶等還在培育新的移動支付市場。單消費者逐漸養成移動支付習慣,移動支付與其他行業整合、聯動的完善,必將對銀行支付業務產生替代效應,弱化銀行的支付功能,進而改變銀行與客戶的關系和支付、信用體系。
有人并不認同互聯網金融具有對傳統金融業的顛覆性和替代性。這是僥幸心理使然,是很危險的。因為互聯網技術通常采用邊緣性進入方式嵌入到其他領域,剛開始時,這些顛覆性技術和產品大多質量低、風險高、利潤少,市場小,但經過不斷改進,得到客戶認可,就會突然打開市場,實現飛躍性發展這是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共享性、邊緣性滲透能力強等特點決定的。僅僅在一年時間,互聯網金融的神速發展不就已讓銀行措手不及了么?
在去年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浪潮中,商業銀行已落后了。如今,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物聯網、大數據的應用、移動設備的普及、無線網覆蓋面的擴大,以及網民消費習慣的改變,移動互聯網又以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在攻城掠地,已漸漸取代PC電腦之間的互聯互通,推動了移動電子商務、移動互聯網金融等的發展,使商業銀行面臨“移動就是一切”、“移動無處不在”的新挑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銀行如果提前布局,加快金融互聯網化尤其是金融移動互聯網化,被顛覆、被替代性是完全有可能的。
商業銀行實現金融互聯網化,就是要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認清自身不足的基礎上,借助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開展金融服務,促進經營方式的轉型和金融產品創新。第一,實現業務經營“移動化”、“輕經營化”,而不是依賴物理網點和人員的擴張提供面對面服務。第二,實現支付業務向移動支付轉變,更多運用識別支付而不是密碼支付,提升客戶體驗及滿意度,增強服務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第三,充分利用互聯網挖掘積累客戶數據的能力,重建信用體系,創新物聯網金融模式,踐行普惠金融,實現互聯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交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第四,加強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以煥發銀行的新活力,創造銀行業的新時代。
編輯:羅韋
關鍵詞:互聯網 金融 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