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外媒:習安會發出積極信號 邁出改善中日關系第一步
11月1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應約會見來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新華社記者 馬占成 攝)
中國日報網11月14日電(遠達)外媒關注中日領導人在APEC會議周期間實現首次破冰會晤,稱盡管會晤氣氛尷尬且并未提及核心問題,但仍是改善雙邊關系的一個重要時刻,習安會實現中日外交突破性進展。
美國《紐約時報》
11日報道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前外交官楊西紆說,習近平與安倍晉三的會晤,為一個可能將是極其漫長的對話過程提供了一個“開端”,對話旨在討論那幾個小島的未來,以及日本在戰爭暴行問題的態度上存在的分歧。
楊西紆說,“雙方差距過大,根本無法調和,更不用說”在兩國領導人的這種會晤上“縮小差距了”。
上海復旦大學的任曉說,四點共識宣布在島嶼問題上有不同的立場,這滿足了中國的要求,承認在島嶼問題上有沖突是一個足夠的讓步。
英國《金融時報》
11月11日發表社論稱,習近平與安倍晉三在北京握手,標志著近來一直緊張的中日關系出現了一個重要時刻。10日,在APEC會議以外,中國國家主席和日本首相僅交談了25分鐘。從肢體語言判斷,兩人會面時的氣氛冷淡至極。但過去兩年來,中日兩國政府之間僅維持最低限度的關系,幾乎爆發武力沖突。如今他們愿意會面,無論多么短暫,這都是值得全世界歡迎的事情。
習近平和安倍在他們短暫的會面中,同意嘗試建立關于爭議島嶼周邊軍事活動的對話磋商機制,這值得大力歡迎。這樣的機制一旦建立,將有助于確保任何涉及日中軍機的突然沖撞不會引發危險的沖突升級。
人們當然期望,中日兩國領導人10日在北京的握手標志著中日關系的新開始。如果習近平尋求與日本領導人建立一種更務實的關系,那么他將在國際上為自己贏得極大贊譽。
美聯社
11月10日報道稱,習近平與安倍晉三之間的握手標志著兩位領導人實現了自任職以來的首次會晤,這也是緩解兩國高度緊張關系的一個開端。
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教授馮磊(音)指出,此次會晤標志著中日關系的轉折點,并且為兩國關系未來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的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兩國的敵對狀態對雙方都不利。
英國《金融時報》
11日報道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首次會晤。這表明,自這兩位領導人2012年上任以來,中日緊張關系出現了最為積極的信號。
這兩位領導人是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論壇上會晤的。盡管會晤只持續了25分鐘,但它標志著緊張的兩國關系解凍。
美國《紐約時報》11日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會晤只持續了25分鐘,還不到通常安排給國家元首正式見面時長的一半。關于那幾個處于中日矛盾核心的小島,雙方只字未提。
英國《衛報》
記者Jonathan Kaiman10日報道說,在中日關系因東海問題持續惡化后,習近平與安倍的會晤標志著兩國外交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尷尬的握手后會晤開始,兩位領導人看起來都很嚴肅,這個跡象明確顯示出兩國關系仍然不和。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東亞問題專家Ronald Huiskin表示,此次會晤的實現有多重原因。首先,APEC會議給予中日兩國一次高調會晤的機會,雙方都不希望表現得過于“消極和強硬”。第二,中方已經提高了對日的門檻,日本如果希望與中國維持穩定關系,將需要更加謙卑的態度。很明顯,安倍已采取了主動。
然而,安倍晉三并沒有暗示日本會在島嶼爭端問題上轉變其根本態度,而且也沒有答應中方的要求停止參拜靖國神社。
新加坡《聯合早報》
11日報道稱,中日領導人會面時表情嚴肅,幾乎沒有笑容,顯示中日長期積累的心結一時還難以解開,中日政治關系要恢復正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據新華社等中國官媒報道,習近平是“應約會見”安倍晉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曲星10日在央視解讀說,“應約”表明此次會見是“對方提出,我們只不過是同意了”,會見是“禮節性拜會,會見一下”,與雙方面對面探討兩國關系問題的“會談”有明顯區別。
編輯:牟宗娜
關鍵詞:習安會 改善中日關系 習近平會見安倍晉三 四點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