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莫讓微信購物陷入無人監管之地
原標題:李蕊:莫讓微信購物陷入無人監管之地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很多人發現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悄悄“變了味”:曾經熟悉的朋友突然換了面孔,變身代購狂,瘋狂刷屏,發各種面膜、高仿包包廣告……驚詫,反感。有人直接拉黑,也有人礙于交情,不好意思屏蔽。(1月29日新華網)
微信是快速與人聯系的一種手機新型語音工具,自2001年初誕生之日起,僅僅4年時間,微信從少數人手中的“時髦玩意兒”,變成了近7億用戶熱衷的大眾平臺。與傳統的短信溝通方式相比,微信更靈活、智能,且節省資費。通過微信朋友圈,可以拓展視野,提升能力,朋友之間也可以互吐心聲,加強交流,增進感情。
伴隨著微商的崛起,朋友圈漸漸的變了味兒,朋友圈變成了廣告圈。2014年底,有一句話在微信朋友圈很流行,那就是“都年底了,在我朋友圈發布商品廣告的親們該交租子了!”盡管看似戲謔的話語,卻折射出對朋友情淡化的無奈。
其實,微商的爆發不是一種偶然,而是一種必然,是電商發展長期以來累積的結果。微商作為新型產物有其正反兩面效應,它為我們提供便捷的同時,也面臨著被“三無”、高仿、假冒偽劣商品侵害的風險。不可否認,微商購物確實缺少安全性和交易保障。
首先,是產品的質量沒有保障。朋友圈的商品魚龍混雜,讓人無法辨別真偽,商品唯一的“保障書”就是賣家的人格和良心。可為了利益喪失理性與道德的商家比比皆是,為了金錢至朋友情于不顧的“殺熟”現象更是屢見不鮮。交易沒有正規的憑證,讓很多人購買到假貨后無從申訴,無法維權。
其次,是交易流程缺少安全性。微店是微商銷售商品的平臺,可如果每一個微商能夠通過微店正常銷售,每一個消費者能夠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做到在微店的正規渠道購物,那么,微商行業也不會如此混亂不堪。多數微商并沒有開通微店,雙方的付款交易只是達成口頭協議,通過支付寶或者銀行轉賬完成,消費者之間的交易純屬個人交易,沒有第三方參與擔保和監督。而先付款后發貨是微信購物的原則, 付完款收不到商品,找不到商家的被騙現象層出迭見,消費者往往只能無奈吃個“啞巴虧”。
再次,是交易平臺缺少可靠性。微信購物平臺泄露個人信息,危害消費者個人利益的行為不足為奇,監管部門的管理空白更讓不法分子有空可鉆。微信交易平臺的管理與完善是我國監管部門首當其沖的重要工作。莫讓微信購物陷入無人監管之地。
編輯:水靈
關鍵詞:微信購物 監管 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