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中國最后一條內河火車輪渡:可停放27節車廂
原標題:中國最后一條內河火車輪渡:可停放27節車廂
記者坐在值班駕駛的位置上。
輪渡和棧橋分離,向江對岸駛去。
19世紀末,我國興建鐵路,貫通南北的線路網因一水之隔,分成了兩片。上世紀30年代,隨著南京、武漢等地火車輪渡所的建成,碩大的火車能坐輪船過江,成了當時一件匪夷所思的奇事。而40年后,隨著南京、武漢、蕪湖……長江大橋的建成,火車坐著輪渡過江,已經逐漸淡出記憶。不過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還有最后一條內河火車輪渡,而且就位于江蘇省江陰市。
江陰輪渡所小檔案
中國最后一條內河輪渡
目前,國內有三個火車輪渡,一個是煙大輪渡,火車從煙臺到大連,只要“游”過渤海灣;另一個是粵海鐵路,海南島至廣東通過輪渡跨瓊州海峽。還有一個,就是江陰輪渡,新長鐵路,通過輪渡在靖江南跨長江。前兩個,都是跨海鐵路,而內河輪渡,就只有江陰輪渡了。
現場探訪
輪渡上有三股軌道
共可停放27節車廂
江陰輪渡,我國內河運營的唯一一個“水上鐵路”,是華東鐵路二通道新長線橫跨長江、聯姻南北的“咽喉”。 記者到達的時候,一列54節的貨運列車正在進行編組作業。
由于每次最多只能擺渡27節車廂,所以工人們要將54節車廂,“分解”成9節一組。“分解”完成后,調車區長給出調車計劃,棧橋值班員接到調車計劃后,就可以將車廂掛上火車頭,被送往輪渡上。
火車輪渡與一個長300米的棧橋相連,火車頭就是通過棧橋上的軌道,將一節節車廂從橋上“推”到船上去,而我們看起來,這9節火車是“倒”上輪渡的。輪渡上有三股長長的軌道,共可停放27節車廂。火車頭將車廂“推”入輪渡上的相應軌道后,工人們會再給火車頭掛上需要下船的火車車廂,再由火車頭將車廂拉下來。
而火車靠岸時,渡船水手拋出纜繩,由帶纜水手將纜繩固定在駁船上,船長將船上的軌道,對準棧橋上的軌道,就可以靠岸了。而后專用火車頭開來,將船上的車廂緩緩拉走。棧橋車間書記朱恒告訴記者,由于輪渡受霧、雪等天氣影響較大,而且有時候一停開就是一天,所以很難保證列車準點,所以目前輪渡所只運送貨運列車。而在春運時期,火車輪渡的任務也不輕松,最多時一天24小時,要開24趟船。
去看火車輪渡
要走300米“鏤空橋”
新長鐵路江陰輪渡口“北京”號、“蕪湖”號、“新長”號3艘渡輪,承擔起貨運列車過江渡運的任務。每天運行兩艘輪渡,一艘備用。此前,這里還曾航行過“金陵號”,這艘輪渡可是毛主席乘坐過的。這艘輪渡從南京輪渡所,到蕪湖輪渡所,后來又到了江陰輪渡所,90年代已報廢。
記者到的時候,正趕上“蕪湖號”要出發。不過,要到達“蕪湖號”,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過一條長300米的棧橋。江陰輪渡車間書記洪松一見到記者,就往記者腳上看:“你沒穿高跟鞋真是太好了,不然真沒法上船。”原來棧橋的中間是重金屬感十足的鐵軌,只有兩邊的固定區域可以走人。但這固定區域卻是“鏤空”的,透過一根根鋼筋,可以看到腳下滾滾江水翻騰。而身側“護欄”空隙也很大。記者去的當天正好是雨夾雪的天氣,江水特有的土腥味不斷從四面傳來,真是很擔心一不小心,就滑進江里。“冬天江面風大,職工穿著皮衣都難以御寒。”洪書記說。
火車“劈浪前進”
30分鐘可到對岸
上午10:00左右,“蕪湖號”值班船長張勝遴正在向海事部門報告:“江陰交管,蕪湖號,準備由南向北,向你報告。”“蕪湖號,注意上下水船舶,58號浮船較多,航行注意避讓。”
船艙正好在車廂上方,從“懸空”的船艙向外看去,能看到一列列整齊的車廂停在船上的軌道內。一切就緒,就等橋長(棧橋值班員)報點、調度員報告、信號燈變綠,就準備開船了。“起橋。”前水手長發布了起橋命令,連接著棧橋和渡船的軌道緩緩抬起,記者感覺腳下的軌道和鋼板漸漸抬了起來。船橋分離后,一聲汽笛響,火車“劈浪前行”。“船靠岸的時候,軌道要是對不準怎么辦?”記者問。“對不準就只能再對一次,直到對準為止。”洪書記說,“我們很多船長都很厲害,都是一次就對上。”
船上共有船員13人,開船的舵工祝浩年僅24歲,已經當了四年舵手了。值班駕駛程旭東也有豐富的航行經驗。當天盡管“雨雪霏霏”,但航行卻很順利,28分鐘就到了對岸。而在對岸,“北京號”也已準備就緒,載著一船火車,準備向江陰駛來。
特別記錄
帶纜水手:
一個每天都在“蕩秋千”的職業
46歲的纜工汪選權和51歲的何錫海都是新長車務段棧橋車間的帶纜水手。他們的工作崗位在距離岸邊100多米的7號躉船上。這條“船”像一個小房子大,每天隨波漂浮,搖擺不定,靠“八字纜”固定在江中。記者登上這躉船的時候,就發現這“房子”很特別:所有的窗戶都被焊上了鋼條、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是鋼制的,不僅如此,放暖水瓶的位置都被焊上了鋼筋護欄,放盆、電飯鍋,只要是放東西的地方,都有鋼筋護著。起初記者不理解原因,但當躉船上下顛簸、無法站立的時候,記者才明白防護原因。“去年強臺風海葵登陸,大風把躉船掀起1米多高,系纜設備打著船體砰砰響。”帶纜水手的使命很重要,每天渡船上的水手要向躉船甩一條拴著鐵塊的纜繩,然后由何錫海他們牽引纜繩,扣上繩子,再由渡輪水手拉到船上,將輪渡固定。不過每次這鐵塊,都將躉船某個部位砸得凹凸不平,“有一次直接砸碎了窗戶,所以現在窗戶上也裝了鋼筋。”而每當夜深人靜時,江面一片漆黑,四野寂靜,由于工作條件艱苦,何錫海的煙癮始終戒不掉。
記者
手記
鐵路巨大成就離不開一線鐵路人
隨著鐵路的發展,許多鐵路的一線運輸單位會因生產布局的整合而消失,但鐵路人對自己的職業情感會歷久彌新。江陰輪渡所很多職工,都是舉家從蕪湖遷來。也有不遷來的員工,只能半個月、一個月回去與家人團聚一次。
記者在江陰輪渡所翻看了大量有關蕪湖輪渡所的資料。其中所載的人和事,每每看來,都讓人動容。有不少老職工,因為自己同事的一次安全操作不當,痛哭流涕,說自己恨不得把心掛在桅桿上,沒想到臨到退休,想一想卻沒能看到當年“安全營運”的獎杯。一對鐵路輪渡上的“姐妹花”,姐姐在“長江南”,妹妹在“長江北”,真真是“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但她們卻覺得“應該的”。還有位“閉著眼都能對準軌道”的老船長,一直到他退休,都細心地做每一次安全檢查。我采訪鐵路很多年,也深深體會到,鐵路所有跨越夢幻時空的巨大成就,都是因為無數默默無聞的一線干部職工在無私奉獻。而這種精神,在當下卻不多見,也正因為少見,所以為之感慨。 徐媛園 通訊員 鄭偉哉 馬南極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徐媛園 本版攝影 洪松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最后一條內河火車輪渡 可停放27節車廂 水上鐵路 江陰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