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縱議 縱議
普京與西方“唾沫雨”
原標題:環球時報:普京露面,西方“唾沫雨”也下足了
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借會見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面對輿論公開露面,從而結束了關于他為何10天未在公開場合出現的猜測潮。
普京被西方描述成“獨裁者”,他10天“不知去向”讓西方主導的國際輿論嗅到了鮮腥。克里姆林宮曾宣布普京會見吉爾吉斯斯坦客人,但后來該報道被收回,增加了事情的戲劇性。
西方輿論在最近這幾天過足了“臭一把”普京的癮。一些西方主流媒體自己不好意思八卦,就“引用”互聯網傳言,從莫斯科“政變”了,甚至普京已經“身亡”,到普京出國陪女友“分娩”去了,“加入IS”了,什么都說。
俄羅斯與西方嚴重對立,普京又是這個國家的強勢領導人,圍繞他稍有可被解讀為“不正常”的跡象,西方輿論就會沖他下一場“唾沫雨”,看來已是注定了的。按照西方的邏輯,這些還都是俄“專制”及“信息不透明”碰上西方“言論自由”的結果,是莫斯科“自找的”。
如今的世界上,在俄羅斯這種同美國公開翻臉的大國做領導人,個人名譽風險看來相當高。從戈爾巴喬夫以來,克里姆林宮又更換過三位主人,葉利欽、普京,中間穿插了梅德韋杰夫。老戈搞垮了蘇聯,在西方的名聲最好。老葉試圖帶俄融入西方,沒成功,但在西方沒挨罵。
普京接手了一個因未被西方接納而反思、后又被北約東擴逼急了的俄羅斯,究竟是“克格勃普京”塑造了與西方漸行漸遠并終于與之對立的俄國,還是俄的“絕地反擊”塑造了強硬的普京呢?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
然而西方對思考這個問題似乎毫無興趣,西方輿論不假思索地將普京描述成“惡魔”,這對西方來說不僅簡單而且省心。它們掌控的輿論工具強大,可以隨意勾勒它們幻想的世界。
西方看來已同普京結下很難解開的“梁子”,很多西方人相信,這個梁子只是他們與普京個人之間的,只要俄羅斯有機會“換掉普京”,一切就能從頭再來。
這種想法很可能是天真的。在美國繼續推動北約東擴,最終目標是要搞掉俄對美的“戰略核威懾”、把俄變成其俯首帖耳“小兄弟”的情況下,西方其實決定了俄羅斯憤怒的國家性格,普京的做事風格只是與這一性格相吻合的面孔和表情。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有很大一部分是對西方對俄政策的反應性表現,俄羅斯的遼闊幅員和豐富資源足以堅定它不向華盛頓屈服的決心。這些大概更接近事情的本質。
在普京“失蹤”的10天里揶揄、羞辱這位俄羅斯領導人,或讓一些西方的精英蠻開心的。西方輿論給克里姆林宮“上眼藥”,比它們對西俄關系的認真思考更受歐美社會的歡迎。
中國人從第三方的位置輕易就看到了西方對俄政策的弱點,這讓我們想到,華盛頓及歐洲大國的對外政策包含了很多輕率而固執的因素,它們并非總是嚴肅國家利益的準確對應物。跟西方打交道,不能永遠指望是理性對理性的游戲。
西方與俄羅斯交惡,總體上對中國推行自己的外交戰略是有利的。有人擔心這樣說漏了,對中國不好。我們的看法是,這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我們惋惜一些西方大國曾經強大的外交機器如此銹跡斑駁,冷戰思維卡住了它們。
編輯:水靈
關鍵詞:普京 俄羅斯 唾沫雨 獨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