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戰爭硝煙戰爭硝煙
橫山起義的背景
一九四六年秋,時任國民黨陜北保安副指揮的中共黨員胡景鐸。
榆橫戰役發生于1946年10月,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在榆林、橫山地區,對國民黨軍的進攻戰役。
1946年,蔣介石用于封鎖包圍陜甘寧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驟增至40多萬人。特別是橫山境內的國民黨駐軍,更像一個打入解放區縱深的楔子,不僅阻隔著陜甘寧邊區與三邊地區(靖邊、定邊、安邊)及晉綏解放區的聯系,并且戰時可能使陜甘寧邊區軍民缺少回旋余地。
根據國內外形勢,中共中央決定在加強戰爭準備的同時,全黨都要做統戰工作,并派最得力而有經驗的干部到白區去爭取一切可能反蔣反內戰的人,孤立好戰分子,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軍事進攻。中共中央在《一九四六年解放區工作的方針》中,又要求各地大力開展“高樹勛運動”。毛澤東明確指示中共西北局把統戰工作的重點放到陜甘寧邊區的北線,加強對鄧寶珊的第22軍及陜北保安部隊的統戰工作,把軍事打擊與政治爭取結合起來,拿下榆林、橫山,為陜甘寧邊區軍民的自衛戰爭取得一塊回旋余地。
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代理政治委員習仲勛接受任務后,隨即派陜甘寧邊區綏德地委統戰部副部長師源迅速前往榆、橫地區了解情況。當時敵陜北保安指揮部設在波羅,指揮胡景通(胡景鐸之兄)、副指揮胡景鐸。4月中旬,師源化裝成八路軍參謀,以談判邊界糾紛問題為名,公開到榆林面見胡景通。胡景鐸正是在此背景下舉行起義的。
此后,中共中央和西北局決定加強對榆橫地區的統戰工作,爭取胡景鐸起義。7月1日,西北局在延安花石砭召開常委擴大會議,討論組織橫山起義的問題,決定立即派西北局統戰部統戰處處長范明(兼任西北局白區工作處處長)去波羅堡,協同胡景鐸組織發動橫山起義。
習仲勛派師源同胡景鐸聯系以后,胡景鐸立即表示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并希望中共派人來協助起義。西北局根據這個情況,派統戰處處長范明赴石灣、波羅向胡景鐸進一步傳達習仲勛的指示,確定了聯絡人員和聯絡辦法、起義時間和行動計劃。胡景鐸、張亞雄、許秀歧、楊漢三等被發展為中共黨員。范明、師源帶一個加強連和100余名干部以及1部電臺,進入波羅堡協助胡景鐸控制城里局勢,保證起義的成功。后因集中部隊耽誤了時間,加之通訊聯絡不便等原因,起義推遲了三天。
10月13日,解放軍各部隊向榆林、橫山地區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并成功地策應了國民黨新編第11旅一部及陜北保安第9團5個大隊2000余人于橫山波羅堡、石灣等地起義(起義部隊后改編為西北民主聯軍騎兵第6師,列入聯防軍序列)。同日,我軍相繼攻占薛家寨及鎮川城西北角、吳家園子、麒麟溝、石灣等地,并掃除武家坡、橫山敵外置據點。14日全部占領鎮川、武家坡、魚河堡,我軍遂一面配合起義部隊包圍響水堡,一面向吳莊、興隆寺、舊寨、安崖地等地進攻。15日攻克萬佛洞、烏龍山。解放軍教導旅第1團攻擊橫山城未克,后派人進行政治爭取,國民黨守軍新編第11旅第1團團部及1個營于16日投降。20日,解放軍集中兵力圍攻無定河南岸孤立據點響水堡,國民黨第22軍2個營由榆林南下馳援。解放軍以一部兵力監視響水堡守軍,主力北移打援,當晚于無定河北岸將援軍全殲。21日,攻克響水堡。
這樣,在數日內,解放軍拔除了國民黨軍在陜北橫山境內的所有據點,解放了無定河以南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人口20萬余,建立了榆橫新區民主政權,為陜甘寧解放區軍民自衛作戰及爾后中共中央、中央軍委轉戰陜北、指揮全國解放戰爭,奪得了極為寶貴的回旋余地。
編輯:曾珂
關鍵詞:橫山起義 胡景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