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保持“第一次”的定力
原標題:人民日報干部談讀書:保持“第一次”的定力
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其實在順境中長期保持清醒更考驗一個人
那年我揣著畢業證,登上了開往北京的列車。臨行前,好友送了我一本書,鐘叔河選編的《曾國藩與弟書》。他說,多保重,不管什么時代,有些基本道理是一樣的。
20多年來,這本書都快翻爛了。
開始是書的副題吸引了我:一個政治家的私房話。像曾國藩這樣所謂“立德立言立功”的政治人物,到底給弟弟們講過什么悄悄話?一定是官場寶典吧?奇怪的是,信里盡是些小事情小道理,以瑣碎家務事為主。比如入仕京城不久,老鄉好心好意捎點土特產來,或者“雪中送炭”給點銀子補貼補貼,要不要?
其中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一封信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年六月初二,年輕的曾國藩一夜之間連升四級,由小小從四品擢為從二品大員,邁出了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關鍵一步。25天后,他給三個弟弟寫了一封信,平靜講述了對待人情來往的態度。
他寫道,他進京第一天就在神明前發下毒誓,“以做官發財為可恥”,堅決不拿人一個子兒!他說,今天拿人好處,明天發達了對方一定要回饋。拒絕吧,不近人情;答應吧,即使費盡心機報答,人家還覺得虧,能有好結果嗎?他總結道,無緣無故的好處其實都是“釣餌”,不咬鉤就罷了。
曾國藩沒有讓“第一次”發生,或者說,始終與“第一次”保持了安全距離。但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他在“第一次”面前也糾結過。
曾家世代務農,家徒四壁,他進京趕考的路費都是借的。清朝官員工資低,他咬牙做了一件青緞馬褂,只在逢年過節和有重要公務時才穿,以至于30余年后,這件衣服還像新的一樣。盡管非常想家,卻7年多沒成行,因為沒有路費。他在家書中多次訴苦,已經欠人家500兩、1000兩了,探家就沒錢還賬了。
曾國藩此時對物質的需求,屬于維持起碼生活的“剛需”,即使是一兩銀子,也比他后來當兩江總督時的1000兩更溫暖,更讓他心動。況且,對于一個昨天還受欺侮的農家子弟來說,陡然受到尊重的精神體驗和揚眉吐氣的滿足感,如同餓漢面前的一碗紅燒肉,誘惑難以抵擋。
面對一撥一撥表達善意的老鄉和朋友,曾國藩不是“不想”,有時思想斗爭還很激烈。有一天他聽說某同事收到了好禮,有點眼紅,夜里夢到了這件事。為此他十分羞愧,在日記中做了自我批評。
曾國藩最終為什么能戰勝自己?他早已冷靜地算明白了,那是一筆得不償失的愚蠢買賣。
中國民間流傳著許多“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故事,其實在順境中長期保持清醒更考驗一個人。
人來源于動物界這一事實,決定了人無法擺脫動物性,動物所具有的欲望人一樣不少,這是曾國藩面臨選擇時內心掙扎的原因。同時,人又是具有理性取舍、趨吉避兇能力的高級動物。曾國藩最終用清醒的利益考量,戰勝了動物性欲求,證明了自己是一個明智的人,也暗合一句名言“不可收買是最崇高的政治道德”。
這些道理,在這本書中,講了很多很多。
?。ㄗ髡呦抵醒爰o委駐國家鐵路局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局長)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0日 05 版)
編輯:水靈
關鍵詞:第一次 曾國藩 曾國藩與弟書 保持 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