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我們為什么需要一個國家閱讀節
心靈的復蘇和成長需要儀式來喚醒與滋養。人的資源是第一資源,人的素質是第一品質,設立國家閱讀節,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提升國民素質,是中國當下和未來最重要的事情。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閱讀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熱的話題。近年來,我國全民閱讀的進程轟轟烈烈,政府工作報告連續兩年把全民閱讀作為重要工作部署,各地區、各部門和相關機構都在閱讀推動上開展了許多工作,取得了相當成績。如2014年底,江蘇省和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開風氣之先,分別通過了促進全民閱讀的條例,為如何通過立法推動閱讀做出了示范,樹立了標桿,也為全國的閱讀立法開了一個好頭,對于推進全民閱讀,具有重要的意義。
從目前情況來看,距離全民閱讀的理想仍有較大距離。閱讀作為一項精神工程,必須常抓不懈,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設立國家閱讀節作為一種推動閱讀的強力措施,在當下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和價值。
閱讀為什么很重要?關于閱讀的意義,我講過五個觀點: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為美麗的精神家園;共讀、共寫、共同生活才能有共同價值、共同語言。我們為什么需要一個國家閱讀節?至少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從民族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樹立需具體的措施進行更好的推動。文化是民族不亡之魂,價值觀是社會和諧之基。無論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樹立,目前已經因為缺少富有內涵的推廣措施,而在很多地方形成了抄寫、背誦等簡單片面甚至粗暴的學習方式,不僅不利于文化的學習、價值觀的形成,反倒有可能造成人們的逆反心理。我們必須強調,在這兩項工作上,閱讀是不可或缺的辦法,而閱讀節是無聲引領、易于接受的措施。
其次,從經濟來看,新常態下尤其需要加強精神的引領與文化的建設。中國已經從持續35年的高速增長期,轉向了三期疊加的平穩增長期,經濟上的新常態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狀態。我們需要營造出全民良好的精神新狀態,讓人們擁有平常心、進取心、自信心,才能化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將人們長期以來更多是對外在的物質的關注,引導到對內在的精神的渴求,才能贏得挑戰,在新常態下收獲新幸福。閱讀是更新與提升精神狀態的捷徑,節日則是最短時間內能夠最大范圍、最快速度地重振群體精神狀態的辦法,節日需求通常會引發購買行為,還可以促進人們消費,拉動經濟。
再次,從機構來看,日常工作需要更多著力點來有力推動。閱讀推廣工作是一件時間長、見效慢的文化工作。無論是官方機構還是民間組織,在具體的閱讀推廣工作中,必須要依靠著更多抓手,才能簡單高效地開展活動,才能保證閱讀推動的可持續性。設立國家閱讀節,正是為具體工作提供著力點的最簡便易行但高效長效的一種方法。
最后,從個體來看,心靈的復蘇和成長需要儀式來喚醒與滋養。閱讀是最簡便的教育,對每個人心靈的成長會產生積極影響。但閱讀也是最容易被遺忘的事情,尤其在電視、電腦、手機的大、中、小屏的沖擊下,淺閱讀流行,真正對經典的啃讀形成對信息的整合的有效閱讀,卻日益式微。作為節日,閱讀節將作為儀式的一種,而且把孔子誕辰日作為國家閱讀節,將是中國獨有的精神儀式,會給人們的心靈形成沖擊。形式關乎外在,儀式源自生命。作為中國人精神儀式的中國閱讀節,更容易在個體生命的成長中形成節點,對瀕臨麻木的心靈會是一種強有力的警示與喚醒,對渴望成長的心靈有著自群體對個體的激發和滋養作用。
所以,在人均閱讀水平迄今遠遠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現實背景下,我們仍然需要重視閱讀問題,在全民閱讀的推動工作逐漸風生水起的基礎上,我們更加需要重視閱讀節的問題。
筆者一直認為,相對于環境、資源等國家戰略而言,閱讀顯得有點“軟”,但它卻是影響更為深遠、持久的大問題。人的資源是第一資源,人的素質是第一品質,設立國家閱讀節,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提升國民素質,是中國當下和未來最重要的事情。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
摘自《人民政協報》2015年4月23日
編輯:水靈
關鍵詞:國家閱讀節 讀書 素質 全民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