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人民政協報評論員: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
“政協”,作為一個中國民主政治中特有的基本政治制度,一直是屬于人民的,因此,她的前面一直有一個“特殊”的定語——人民,叫“人民政協”。在今年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上,俞正聲主席強調,要“努力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
從價值觀上講,人民群眾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主體;從方法論上講,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在政治領域的重要體現。我們要從這個意義上全面領會和深刻理解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的涵義。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對于人民政協來說,亦是如此。人民群眾是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離開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離開人民群眾的歌哭悲歡,政協的一切工作就變得毫無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執政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治理活動,都要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人民首創精神,拜人民為師”,對于人民政協來說,亦是如此。離開人民群眾的肥沃土壤,離開人民群眾的深厚“地氣”,政協的一切工作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水之源。
因此,政協的一切履行職能工作也必須是為了群眾,依靠群眾,使政協離群眾近些,再近些;使政協與群眾的聯系,密些,再密些。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
比如,作為“重要渠道”和“專門機構”,如何搭建好機制化、常態化的協商參與平臺,使協商更加廣泛多層地展開、更為靈活經常地進行,加強政協與委員的聯系?
比如,作為“黨派性的機關”,如何支持和保障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積極參與政協協商活動,探索新的社會組織等參加政協協商活動的方法途徑,加強政協與黨派組織和統戰人士的聯系?
比如,作為“以界別組成”為特點的組織,如何暢通和拓寬渠道,提高聯系界別群眾能力,創新界別群眾工作方法,加強政協與界別群眾的聯系?
“讓群眾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關鍵是“感到”,說到底是對群眾的感情問題,是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問題。群眾最關心的是什么?是切身利益的問題,是“雞毛蒜皮”的民生問題。正是這些,決定著民心的向背。“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要通過我們的溝通和解釋,使群眾懂得黨和政府的重大決策,和他們的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有什么關系,把每個人的夢想匯聚到全體人民共同的民族復興之夢上來;要通過我們的調研和協商,傾聽群眾的呼聲,反映他們的訴求,出實招,謀良策,使黨和政府的決策更符合實際,更符合群眾利益,使他們所關心的就業問題、孩子上學問題、食品安全問題、工資拖欠問題、環境污染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要將我們的調研視察工作和為群眾服務結合起來,通過開展送服務下鄉、送科技下鄉、送文化下鄉等活動,直接接觸群眾,直接幫助群眾,直接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更真切地體味到群眾的疾苦,聽到群眾的真話,摸到最實的民情,反過來也才能夠解決群眾最關心的實際問題。
前不久,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醫衛界政協委員和專家,赴安徽舒城縣開展“衛生三下鄉”活動,既服務當地群眾又調研了基層醫療問題,進行了很好的嘗試。
民生是最大的問題,民心是最大的政治。1946年,經毛澤東修改下發的著名的黨內指示“七七決議”中有這樣一段文采斐然、充滿感情的指示,要求廣大干部“跑出城市,丟掉汽車,脫下皮鞋,換上農民衣服,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切可能下鄉的干部統統到農村去,確定以能否深入農民群眾為考察共產黨員品格的尺度”。隨后的歷史事實就是盡人皆知的了,短短三年,紅旗遍插,江山易色。這不是偶然的。因此,政協委員要瞄準民生問題參政議政,多為百姓鼓與呼,同時,政協委員在服務群眾過程中,幫助黨委政府贏得民心,這也是政協最大的政治。
千峰競秀大江流,今天,“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已經展開。作為歷史條件變化了的今天,作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專門協商機構,放下身段,張開懷抱,走近群眾,走進人民——只要我們認認真真地這樣做了、參與了,一如我們的先人所做過的那樣,那么,中華民族復興的千年之夢就將在我們與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中得以實現,人民政協也必將在這個偉大進程中、在人民群眾的滋養中得到發展和完善。
編輯:付鵬
關鍵詞:人民政協 政協 政協離自己很近 協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