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如何抓住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時機?
新華社北京5月16日電題:新聞分析:如何抓住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有利時機?
新華社記者趙超
16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是保持我國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增強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內容,是開展互利合作的重要抓手。當前,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如何才能有效抓住并用好這一有利時機?
“中國需要適應在從資本凈流入國向凈流出國轉變的歷史性變化,既要繼續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國際資本流入,又要加強引導,積極鼓勵‘走出去’,加強中國與世界的經貿聯系。”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周密說。
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引擎。一季度,我國裝備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持續增長,達到9.6億美元。我國非金融類企業在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投資,境外直接投資額257.9億美元,同比增長29.6%。
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與重點國家產能合作機制基本建立,一批重點產能合作項目取得明顯進展,形成若干境外產能合作示范基地。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進一步提升,對國內經濟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
抓住時機,就要找準方向。意見提出,將與我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分類實施,有序推進。
去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主動開展與哈薩克斯坦、印尼、埃塞俄比亞、埃及等國家的產能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國與哈薩克斯坦在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化工、機械、有色、輕紡等產業領域進行深度對接,已簽約28個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30億美元,對我國優勢產能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良好示范效應。同時,與印尼、埃塞俄比亞、埃及等國家初步確定了基礎設施和產能合作的早期成果和遠景項目。
一季度我國裝備制造業對外直接投資中,專用設備制造業3.09億美元,占32.1%;汽車制造業2.19億美元,占22.8%;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2.04億美元,占21.2%;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9113萬美元,占9.5%。
抓住時機,需要政府引導和推動。意見提出,要加強統籌指導和協調,完善對外合作機制,改革對外合作管理體制,做好外交服務工作,建立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商務部將結合行業優勢和東道國特點,明確提出支持鐵路、核電、汽車、船舶、化工、冶金等優勢行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指導意見。今年安排的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要重點支持高新技術、先進制造業、優勢行業的對外投資合作,重點用于可拉動國產裝備出口的境外重大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和國際產能合作項目。
意見還明確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財稅支持政策,發揮優惠貸款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發揮人民幣國際化積極作用,擴大融資資金來源,增加股權投資來源,加強和完善出口信用保險。(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