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喜喜連長”張永進:把大愛灑在昆侖山下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4日電題:“喜喜連長”張永進:把大愛灑在昆侖山下
新華社記者蔡國棟
皚皚冰川,巍峨昆侖。
“萬山之祖”昆侖山壯美、無聲地佇立在祖國西部邊陲。昆侖山南緣山麓下,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最邊遠的少數民族聚居團場——兵團第十四師一牧場。這里,有一位各族群眾津津樂道的“喜喜連長”,名字叫張永進。
不久前,傍晚時分,記者在一牧場場部,見到61歲的張永進。本該今年元月退休安享晚年的他,又回到工作崗位,被返聘為一牧場政法委書記助理。“再干兩年,就去照顧孫子,享受天倫之樂。”張永進說。
一牧場水草豐美,因地處和田地區策勒縣四鄉之間,牧場彼此交錯,偶有草場糾紛。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兵團與地方解決草場糾紛的辦法就是在地界之間埋羊糞灰。因羊糞灰不易分解,遇到糾紛一鏟下去挖出來便可分清地界??蓵r間久了,牧工、牧民忘記羊糞灰的確切下埋位置,越界放牧在所難免,因此經常發生糾紛。
這只有張永進能解決。“他對一牧場每座山頭都了如指掌,遇到草場界限不清,他找準位置一鐵锨下去,就能挖出當年埋的羊糞灰。”一牧場場長田玉山說。
?。玻埃埃赌辏苍拢粓龃笱┠:瞬輬鲞吔?,策勒縣奴爾鄉阿其瑪村的1000多頭牛羊進入了一牧場草場。隨后,阿其瑪村村民與一牧場職工發生了沖突,十幾個人扭打在一起,不一會便聚集了200多人,爭端迅速升級到緊張對峙。
張永進騎上摩托車一路飛馳趕到現場。“住手!”他沖上前,順勢奪過一根棍棒,將雙方挑頭打架、情緒幾近失控的人喝住,斗毆場面即刻被控制。
“‘喜喜連長’來了!”不知誰喊了一聲,大家都靜了下來,200多雙眼睛齊刷刷投向張永進。“一牧場和阿其瑪村一直是好鄰居,沒有團結穩定,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為爭草場傷了感情,不值!”張永進大聲用維吾爾語說。
“一樣是放牧,為什么兵團叫牧工,地方叫牧民?因為我們一只手拿著牧鞭,另一只手握著保衛國家和人民的鋼槍。”張永進說,兵團人應該以老百姓利益為重。
從穩定大局到法律法規,張永進真誠說理,所有人都靜靜傾聽。
“一牧場的草牲畜吃不完,咱們每年讓出一塊草場支援阿其瑪村,大伙看行不行?”張永進征詢意見。
“行!”在場的一牧場職工異口同聲。
為徹底解決草場界限不清問題,張永進還提議在爭議草場中間畫條線作為界限,兩邊再各留20米當做緩沖區。如今,雙方再未因草場產生過糾紛,而且關系越走越近,相互聯姻的家庭多達120多戶。
語言是相互交流的“金鑰匙”。20年前,張永進開始自學維吾爾語,隨身攜帶收音機收聽維吾爾語廣播,每晚收看維吾爾語電視新聞。慢慢地,張永進能流利地聽說維吾爾語了,開會學習、入戶走訪,他都用維吾爾語和維吾爾族群眾交流。
消除了語言障礙,維吾爾族群眾都以和他交朋友為榮,只要見到他,總能心生歡喜,“喜喜連長”的名聲就迅速傳開了。
“用心用情,才能融入少數民族群眾。”張永進說。
?。玻埃埃改辏吃碌囊惶?,二連牧工吐遜·巴特的胳膊摔斷了,張永進趕到他家看望。破舊的土炕上,氈子已看不出顏色,4個孩子中的兩個光著腳在地上跑。摸摸孩子的頭,張永進出了門。1個多小時后,他提著一袋面粉、4雙鞋回來,掏出2500元錢塞到吐遜·巴特手中。“買上幾只羊養吧。”張永進對他說,地要種,羊也要養,才能慢慢富起來。
30多年來,“喜喜連長”在給他人帶去快樂的同時,對自己兩個孩子的照顧卻非常少。工作忙,張永進幾個月才能從高寒山區回場部一次,只好把孩子寄養在策勒縣的岳母家。
女兒張敏說,過去她一直無法理解父親。而今走上工作崗位后,她明白了,那是因為父親的心中裝著大愛。
編輯:羅韋
關鍵詞:張永進 牧場 昆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