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先秦、兩漢遺址220處現身廣州流溪河上游
作為2014廣州五大考古發現之二,流溪河上游先秦、兩漢遺址群調查取得了突破性收獲,昨天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向《廣州日報》通報了有關地區考古的最新成果。
三個鎮有逾260處遺址
呂田、良口、溫泉三鎮新發現各期遺址共計逾260處,其中先秦、兩漢時期遺址共計220處。
據介紹,截至2015年2月13日,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基本完成流溪河上游三鎮的田野調查工作,足跡覆蓋3個鎮、73個行政村(社區),調查面積約200平方公里。在流溪河上游呂田、良口、溫泉3鎮共計新發現各期遺址逾260處,其中先秦、兩漢時期遺址220處,極大豐富了該地區早期遺址的數量。
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其他時期的墓葬、窯址,以及古建筑和碑刻、摩崖石刻等遺存。
年度最重要考古發現出爐
包括:市一大道宋明城墻遺址、流溪河上游先秦、兩漢遺址群、恒福路漢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和越秀中路南漢北宋河岸遺存。
記者了解到,2014年,廣州市配合基本建設開展的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項目135個,完成考古調查約521萬平方米,勘探近180萬平方米,發掘古遺址3450平方米,清理先秦至明代古墓葬70余座,出土重要文物標本近2000件。其中,市一大道宋明城墻遺址,流溪河上游先秦、兩漢遺址群,恒福路漢唐墓葬,北京路清代古船和越秀中路南漢北宋河岸遺存成為2014年度廣州最重要的5項考古發現。
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中山大學南中國??脊叛芯恐行?、從化區博物館等單位組建聯合考古調查隊,在流溪河從化流域進行文物資源考古調查,取得了突破性收獲。專家們充分肯定了本次調查取得的巨大成果,指出“遺址分布的密集程度超出以往對該地區的了解和認識,極大豐富了珠三角地區考古學文化遺存的資料。”
盡快整理資料
記者了解到,2014年底,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特別邀請北京大學教授趙輝,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斌、鄧宏文、尚杰、李巖,廣東省博物館魏峻,中山大學姚崇新、金志偉等專家學者,召開了專家論證會。專家們建議,對重要遺址進行復查、試掘和勘探,以確認遺址的性質、面積、文化層堆積情況等,盡快開展調查資料的整理、報告的編寫和出版工作,并形成系統的、未來保護工作的意見。
分成三個時期
專家介紹,經初步整理分析,這批先秦、兩漢遺址群主要包括三個階段:
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時期,以繩紋、曲折紋等印紋陶為特征,夾砂灰陶為主,陶質堅硬,少量夾砂灰、黃軟陶,可辨器形以圈足壺、罐為主。該時期遺存主要分布于呂田盆地、安山盆地、鴨洞河河谷、石嶺少沙盆地、桃園盆地以及偏遠山區。
二是春秋至戰國早中期,以夔紋陶、重菱形紋、方格紋陶片為特征,泥質或夾細砂硬陶為主。該時期遺存僅見于灌村盆地。
三是戰國晚期至秦漢時期,以米字紋、方格紋陶片為特征,泥質或夾細砂硬陶為主,多見于呂田盆地、灌村盆地。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先秦 兩漢 遺址 廣州流溪河 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