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金融混改間接托舉股市錢景
剛剛過去的上一周,國內輿論的注意力均集中在股市的連續暴跌和政府接連出臺的各項救(托)市政策上。它們統一被綁定在按既定方針推進金融混業改革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框架內,內容包括純民營銀行申辦管理辦法正式頒行,申辦民營銀行由試點轉入常態化;允許現有商業銀行在滿足一定條件后持有證券牌照;初始盤子即達3000億元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開始運作;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和商業保險公司員工及管理層持股正式開閘等等。這些金融混改新政如此集中密集地出臺,意味深長。
就此,筆者以國務院上周四批準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運行為例略作分析:中保投資基金的主要出資方是國有控股的上市保險公司和非上市國有控股保險機構,出資比例占該基金總盤子的80%,剩余的20%則用于吸納社會資本加盟混合。因此,其國有控股的基金特性決定其運行的大格調和高起點:一是作為直投基金,滿足國有金融控股企業及廣義國有控股企業因混改產生的市場需求;二是作為母基金廣泛對接國內外各類投資基金,使中保投資基金起到整合各類基金資源,為國家經濟戰略服務的更大功效;三是中保投資基金不僅僅是一個市場化投資平臺,其國有控股所伴生的國家信譽,能使其成為一個新的國家級超級融資平臺及擔保平臺,起到通過其號令“資金諸侯”共同為國家經濟發展服務的更大功效。
中保投資基金集“國有屬性”和市場屬性于一身的雙重特質,決定了其參與國家經濟建設縱橫捭闔的運作余度。由于體量超大,其參與贏利可期的國家戰略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的能力遠大于普通的投資基金。
其實,在中保投資基金運作前,各類保險公司的自有資金早已染指國內外投資市場,且斬獲頗豐。既然早就如此,那國家為何不早早組建中保投資基金而非要到今日才允許其掛牌運營呢?這就涉及到市場開放戰略如何實施的國家考量,其背后隱含著不易為常人所察的“國家智慧”。立足于市場生存的投資基金皆有與生俱來的運作風險,先將國有保險公司做大,再將其資產證券化做成超大,然后允許其將保險資產用于各類“單個投資”,從中汲取教訓積累經驗增加抗風險本領,等它們有了投資駕馭能力后,再借助政府的統籌將它們整合起來,與市場各類投資基金作更高層次的投資競爭,如是這般不光勝算更大抗風險能力亦更強,國資與國有控股保險機構整合調動市場投資資源的能力豈不更強。
因此,通過對中保投資基金的一番剖析可以發現,由政府主導的金融混改不是簡單的開放市場,亦不是簡單寄望于提升金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其戰略指向是既要搞活金融市場亦要增強國家對金融命脈的強有力掌控。保險向證券、資管、銀行滲透如是,近期浦發銀行與交行獲取證券牌照如是,券商控股銀行及券商、銀行、保險的互相控(參)股如是,接下來金融租賃、信托、期貨、基金之間及與券商、銀行、保險之間的交叉經營莫不如是。
循此分析理路,人們當不難體悟,為什么上周五政府一聲號令,21家上市券商發聯合公告:承諾至少出資(到位)1200億元設股市平準基金購藍籌ETF穩定股市?為什么證監全主席肖鋼上周五敢放言“A股市場萬億資金可期。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維護證券市場穩定”,其樸素的道理就在于“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編輯:羅韋
關鍵詞:基金 投資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