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查士標臨《竹前槐后詩卷》
查士標臨《竹前槐后詩卷》
米芾 《竹前槐后詩卷》
《竹前槐后詩卷》,行書手札,縱29.5cm 橫31.5cm,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釋文:芾非才當劇,咫尺音敬缺然。比想慶侍,為道增勝。小詩因以奉寄。希聲吾英友。芾上。
竹前槐后午陰繁,
壺領華胥屢往還。
雅興欲為十客具,
人和端使一身閑。
米芾 《竹前槐后詩卷》,亦稱《致希聲吾英友尺牘》、《非才當劇帖》,內容為致希聲的書札。希聲是米芾好友黎的字。前半段為文字說明,后半段是米芾的自作七絕一首。
“非才當劇”一詞,可見謙謙之意,自得心情溢于言表,全詩透露出閑適滿志之情。書寫此札時,米芾從失官賦閑的落魄之士,升遷為雍丘縣令,這應該是舊黨重新得勢后對他的照拂,或許就是蘇軾兄弟的提攜。雍丘縣令為正八品,雖是微官,卻是米芾有生以來做的最大官。所以他對黎說“非才當劇”,言似謙抑,其實掩蓋不住沾沾自喜的情緒。
米芾高興的心情也直接從字的體態上看出來,整幅作品給人跳躍的感覺,筆畫粗細對比強烈,細致筆畫飄飄欲飛,有些字卻很厚重,這樣輕盈又不失穩重的功夫著實非人人所能寫出的。先看兩個“芾”字,首字的“芾”橫畫取法于褚遂良,波磔有致,提按分明,第五行的“芾”字,橫畫先逆起,筆勢向上往右一扯,收筆處往下帶,體態上雖沒有前者寬綽,但后者的勁道是前者所沒有的,深穩精熟,備極生動。
此作品的筆畫變化豐富,筆筆多不重復,鋒利的筆觸如“劇”、“英友”、“具”等,厚重的體態如“缺”、“為”、“午”、“陰”等字。加上米芾特有的擺蕩風格,錯落有致。全篇筆意靈動,映帶自然,疏密對比強烈,如第二列“缺然”的連帶,節奏感十分明顯,顯得輕松自然。墨色變化豐富,“槐后午陰”用濕筆,而后兩列為枯筆,潤而不膩,枯而不干,所謂“干裂秋風,潤含春雨”。全篇最后一字“閑”字飽蘸濃墨,穩重異常,使得全篇書寫節奏自此戛然而止,同時也強調了作者所強調的主旨——“一身閑”。
米芾一生留下的手札精品成百上千,加上刻帖的話,就更多了。刻帖有的雖然已經變形,仍無法掩蓋颯爽英姿。每札不同,千變萬化,格調不變,瀟灑出風塵,時有驚人之筆。
作為清代行書大家,査士標平生主學董其昌,董其昌也是學米的,通過董其昌再來理解米芾,而后又有自己的感悟。這在書家的取法過程中是較為常見的,比如民國譚延闿昆仲學翁同龢,翁學顏,譚氏也直接學顏,通過翁來理解顏,而后又加入自己的理解,自成一家面目。
從臨作的形制來看,處理成一件豎幅,未見署年份,筆法得力于董其昌。通過這種節臨方式,獲得一種與古人溝通極佳方式,有古有我,若即若離,不失為一種從臨摹過渡到創作的好方法。
查士標(1615-1698),字二瞻,號梅壑,與弘仁、孫逸、汪之瑞稱“新安四大家”。家富收藏,故精鑒別,擅畫山水,為海陽四家之一。明末秀才,明亡后棄舉子業,專事詩文、書畫。天性聰慧,在揚州多與王翚、惲南田、笪重光、孔尚任、石濤等當時畫壇和文壇名流結交,相互切磋,轉益多師,畫風多變,或筆墨縱橫,粗獷豪逸,或筆法荒率,干濕互用,秀潤高華,或筆墨生峭勁利,枯寂生僻。晚年直窺元人之奧,山水畫筆墨疏簡,風神嫩散,氣韻荒寒。書法以行、草見長,書出米、董,上追顏真卿,頗得精要。時稱米、董再生,名重天下。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查士標 竹前槐后詩卷》 米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