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高考全國性加分減至5項內 13省份取消地方加分項
原標題:高考全國性加分減至5項內 13省份取消地方性加分項
今年的高考錄取進程已經過半。在國家大幅減少、規范高考加分的“瘦身”政策下,今年全國各地紛紛擰緊了高考加分政策的“閥門”,全國性加分項縮減至5項以內,13個省份取消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這意味著公眾廣泛關注的此輪高考加分“瘦身行動”向社會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2014年底,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國家民委、公安部、體育總局、中國科協出臺《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后,各省(區、市)以“大幅減少、嚴格控制”為原則,紛紛“收緊”了高考加分政策。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均公示了今年的考生高考加分情況。
從“瘦身”效果來看,全國性加分項目目前已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實現了大幅減少的目標。從今年1月1日起取消“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突出事跡者”“奧賽獲獎者”“科技競賽獲獎者”“重大體育比賽獲獎者”和“二級運動員統測合格者”等6項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后,今年各省的全國性加分項目由此前的11項減至5項以內。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也由2014年的95項減至2018年的35項,明顯“瘦身”,其中今年已取消20項。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江西、廣東等13個省份已取消了所有地方性加分項目。
在國家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的大框架下,各地自我加壓,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項目分值,縮小了使用范圍,并僅限省屬高校錄取使用。對于政策“瘦身”前已取得相關證書的考生,全國4個省份采取不過渡方案,今年高考當即取消加分政策;其他采取了過渡方案的省份,則大幅壓縮加分分值,在過渡期內將加分分值降至5分以內。與此同時,各省份雖然因地制宜、依法依規保留和完善了“烈士子女”“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少數民族考生”和“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考生”等5項全國性扶持類高考加分項目,但加分分值也普遍由原來的20分降至10分以內。
上海市在去年年底壓縮高考加分項目后,繼續做“減法”,主動取消了今年1月1日后的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優秀團員等5個加分項目。今年高考,遼寧省除取消國家規定的全國性加分項目外,全部取消了“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等鼓勵性高考加分項,即便“瘦身”政策出臺前就已取得獎項的考生也不再享受加分,考生的相關特長、突出事跡、優秀表現等情況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或考生檔案,只供高校錄取時參考。
針對過去出現的加分資格造假等問題,各地嚴格落實加分考生資格審核、加分考生資格信息公示、完善違紀舉報和申訴受理機制、嚴肅處理資格造假考生、依法健全責任追究制度等規范管理措施。今年,浙江省在取消奧數、科技類競賽、二級運動員等5類鼓勵性加分項目基礎上,繼續加強高考加分管理,嚴格考生資格審核、測試和公示以及加分責任制度。
截至目前,高考加分“瘦身行動”的成效明顯。數據顯示,今年,北京市具有高考加分資格的考生減少近3000人,陜西省具有高考加分資格的考生則僅有23人。從高校錄取情況看,錄取具有加分資格的人數也明顯減少。中國人民大學今年錄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資格者約200人,較去年減少45%;武漢大學今年錄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資格的人數為500余人,比去年減少30%;浙江大學今年錄取的考生中具有加分資格的人數為150余人,比去年減少一半以上。獲得加分資格的主要是少數民族考生。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落實國務院實施意見、推進減少和規范加分工作實施的第一年,為確保改革工作落實到位,教育部要求各地要將加分考生資格公示信息保留至年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主動接受社會監督。近期,教育部將開展高考錄取檢查,重點督查考生加分資格公示等工作。同時,教育部重申,對資格造假問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資格造假考生,報名階段發現的,取消報考資格;入學前發現的,取消入學資格;入學后發現的,取消錄取資格或學籍。記者 柯進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高考全國性加分 減至5項內 地方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