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王一鳴:我國仍然具備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諸多有利條件
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題:中國經濟積極因素正在生成——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新華社記者趙超
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7%,下半年及今后一個時期這樣的中高速增長能否持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6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只要主動適應新常態,堅持改革創新,積極作為,我國經濟就能實現中高速增長,并穩步邁向中高端水平,為實現“兩個一百年”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增速放緩符合規律,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取得進展
談到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時,王一鳴說:“從國際經驗來看,這屬于經濟發展到更高階段之后的自然調整,符合典型追趕型經濟體的發展規律。”
他特別強調,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結構調整持續推進,表現在農業比重降至10%以下,第三產業比重超過第二產業,工業比重從階段性峰值逐步回落。內需結構繼續優化,消費比重連續下降局面得到扭轉,多年來投資、出口比重過高的情況明顯緩解。
王一鳴分析認為,經濟調整分化中傳統力量繼續下行的同時,新興力量在逐步成長。從區域層面看,轉型啟動較早,產業結構更合理的地區,經濟增長總體保持平穩。從行業層面看,重化工業調整幅度偏大,其他工業行業和服務業等運行相對平穩。從企業層面看,具有一定核心競爭力、產業鏈整合與重組步伐快、積極參與全球競爭、重視研發和創新供給的企業,運行總體平穩,對未來預期偏向樂觀。
保持7%左右中高速增長仍有諸多有利條件
“當前,部分地區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較大,原有的結構性矛盾和風險也有所暴露,但我國仍然具備保持中高速增長的諸多有利條件。”王一鳴說。
他指出,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工業化基本實現,市場經濟趨于成熟,各種資源和要素的配置更趨合理,有這樣微觀基礎的經濟體也因此具備強大的韌性和抗沖擊、抗風險能力。
王一鳴表示,經過近幾年的調整,我國經濟增速比高速增長期已經降低了30%左右,如果通過改革創新有效釋放發展潛力,中國經濟不僅在當前,還將在今后一個時期,具備保持7%左右增長的潛力。
他認為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有五方面有利條件。一是發展潛力巨大。我國有全球最為完備的工業體系和產業配套能力,工業化、城鎮化尚未結束,地區發展差距巨大,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經濟體,在新一輪全球經濟調整中可以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開放中獲取新的機會;二是新的需求熱點加快孕育。一方面,消費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民生、環保、水利和城市改造等方面尚有不少投資空間;三是創新要素不斷積累。通過創新技術、管理和商業模式,改善部門內和部門間要素配置,全要素生產率仍能保持平穩增長,并為有效的資本積累打開空間;四是產業升級空間廣闊。近年來互聯網、云計算、新材料、機器人、節能環保等新興行業發展速度較快,并且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趨勢愈加明顯;五是區域發展回旋大。中國地域廣闊,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保持較高增速的可能性比較大。
堅持改革創新,推動經濟邁向中高端水平
歷史經驗表明,經濟高速增長階段結束之后,并不必然自動轉入中高速穩定增長階段,而是需要積極作為和妥善應對。
“當前中國經濟傳統增長動力弱化,各種風險和矛盾交織,新的增長格局形成尚需時日,‘三期疊加’特征短期不會改變,各種力量分化重塑的特征比較突出。”王一鳴說,“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需要堅持運用長期性、全局性的視角,找準經濟增速變化背后的主導性因素,以新常態這一大邏輯統攬全局,以深入推進“四個全面”為重點,釋放發展潛力,推動經濟轉型,切實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與效益。
一是完善宏觀管理框架,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要完善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和宏觀審慎監管框架。
二是通過改革釋放潛力,形成增長新動力。堅持效率提升導向的供給側改革,釋放低效率部門的增長潛力。
三是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完善科研人員激勵機制,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
四是重建和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地方干部積極性。需要重視地方干部中出現的“不會干”“不敢干”和“不想干”等問題,重建和完善激勵機制,讓真正想干和會干的干部脫穎而出。
五是堅持改革創新,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要用是否有利于提升質量效益、是否有利于讓大多數人民得到真正實惠,作為衡量改革開放的重要標準,清除傳統發展方式賴以存在的體制條件,使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真正落到實處。
編輯:曾珂
關鍵詞: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 中國經濟積極因素正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