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專家:西漢帝陵中或有專用的夫人葬地
圖片來自網絡
11日,由漢陽陵博物館和中國秦漢史研究會聯合舉辦的“漢陽陵與漢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在西北大學賓館召開,來自學界20余家單位的70余名代表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會上,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焦南峰在提及西漢帝陵的夫人葬制時表示,西漢帝陵中出現了一種新形式的陪葬墓。
墓葬呈現園中套園現象
西漢時期皇帝正妻為皇后,其他妾皆稱夫人。焦南峰表示,在以往對茂陵、渭陵等陵園的考古中發現,茂陵陵園內除了帝陵、李夫人墓以外,共發現中型以上的墓葬9座,分別為“次冢”。
根據茂陵、渭陵、義陵及杜陵、延陵的最新考古成果發現,專家認為至少從漢武帝茂陵開始,西漢諸陵除了分布在“帝陵以東”、“帝陵以北”的陪葬墓外,陵園內也出現了除帝陵、后陵以外的其他墓葬。
這些墓葬均為甲字形豎穴,大多分布在陵園的東北部,排列整齊有序,其中部分規模較大、距帝陵較近的墓葬還建有小型墓園。在渭陵、義陵陵園中,這些墓葬還修建有垣墻或壕溝,并呈現出園中套園的現象。
焦南峰認為,這些墓園與此前發現的大量位于陵園之外的陪葬墓不同,應是西漢帝陵中一種新形式的陪葬墓。
西漢時,能夠入葬帝陵、陪葬塋域的均屬統治集團內的上層人物,但其政治身份不盡相同,有的是開國元勛、鼎柱之臣,有的是皇親國戚、妃嬪宮人。但茂陵、渭陵、義陵陵園內新發現的墓葬,與其他漢代陵園外發現的陪葬墓不同,前者比后者有與皇帝更為密切的關系,前者應是除分封的皇子、出嫁的公主、五官以下的夫人之外的得寵夫人,后者則包括開國元勛、鼎柱之臣、皇親國戚及五官以下的不得寵夫人。
通過對歷史文獻的梳理和考古資料的分析研究,焦南峰認為至少從漢武帝始,生前得寵的夫人可以和皇帝一起享受祭祀,并葬入陵園之內,專用的夫人葬地似已出現。根據嬪妃們不同的級別,葬地有所不同,級別高者近,低者遠。就目前的考古資料而言,漢元帝時西漢的夫人葬制已基本成熟。
品級低的夫人不許葬進帝陵
集合考古和史料研究發現,西漢的夫人葬制中有一條顯示五官以下的夫人去世后,葬司馬門外,五官以上葬司馬門內。焦南峰認為,此處所謂的“司馬門”其實是指西漢帝陵外陵園的四門。
西漢的11座帝陵中,早期的長陵、安陵采用一重陵園制,漢景帝陽陵及其之后的7座帝陵均已發現了較為完整的兩重陵園或兩重陵園的線索。依據“孝宣園東闕災”的記載,置兩重門闕的西漢帝陵的帝陵陵園、后陵陵園四門,如已經發掘的杜陵帝陵陵園東門、杜陵后陵陵園東門,應稱為“闕”。
而參照漢成帝廢昌陵“司馬殿門內尚未加功”的文獻記載,其外圍的大陵園的四門如漢陽陵發掘過的馬臺村北原頭遺址則應稱為“司馬門”。因此,西漢時期一些不得寵的夫人死后甚至只能在帝陵大門外給她們尋一塊地方安葬。
但從對漢元帝渭陵的考古發現得知,其由帝陵陵園、王皇后陵園、傅昭儀墓、陵園內建筑遺址、陪葬墓園等組成,除了帝后陵外,另有墓葬7座,西南部4座,東北部3座。
參照文獻得知,這些居中的亞字形大墓為帝陵,而居其側的陵墓則應是皇后。也就是說作為皇帝的正妻——皇后,可與皇帝“同塋異穴”,并享用略低于皇帝級別的亞天子葬制,作為一些得寵的夫人們大多葬于帝陵附近。
夫人葬制或起源于戰國
帝王陵墓埋葬女性的現象出現很早,安陽殷墟武官村商代大墓就發現在墓內北邊二層臺的西側葬有24人,多為女性,身份為姬妾。春秋中晚期的“秦公一號大墓”墓室的三層臺及西墓道與墓室接連處清理出殉葬166人。由于骨骼腐朽和破壞非常嚴重,未能進行性別鑒定。但從常理講,無疑會有相當數量的女性,其身份也應是姬妾之屬。
上世紀70年代后期在河北平山發掘的戰國時期中山王墓,出土了研究夫人葬制最重要的圖像資料“兆域圖”。圖中明確標注中山王陵園有“中宮垣”、“內宮垣”兩重陵園,陵園的中心部有被稱為“堂”的5座方形墓葬。在被認為是中山王陵的墓葬東西兩側,考古工作者還發掘出6座陪葬墓,發掘者認為: “一至五號應為主墓墓主人的世婦、嬪、妻、妾等人,六號墓主人地位低下,應是奴婢之類。”
而在秦始皇陵陵園內發現的陪葬墓一處位于陵園內城的北區東半部,計20余座。另外在陵封土西北角即內城南區有1座甲字形墓,均未發掘,情況不明。但焦南峰認為,位于陵園內城北區東半部的20余座墓,其墓主似為秦始皇姬妾,其位置與漢武帝茂陵、漢元帝渭陵、漢哀帝義陵陵園東北部發現的墓葬相似,或為影響西漢夫人葬制產生的因素之一。(張佳 辛澤銘)
編輯:陳佳
關鍵詞:西漢 帝陵 夫人葬地 園中套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