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85歲老人追憶亡妻將66年恩愛故事寫成書(圖)
原標題:85歲老人追憶亡妻將66年恩愛故事寫成書(圖)
老人寫書緬懷愛妻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困難時期)最難的是老伴每天做飯分幾樣,給我做好的,孩子吃差的,自己吃的最不好,是菜團子。我發現后幾次向她說,咱家都吃一樣飯,她這才有點改變,但她還是吃菜多的,她是最苦的啊!
夜晚孤燈兒照我人單影,空讓我流干了眼淚。想今生璧合無期珠還無日;我自愿泉下追隨陪老伴,朝思暮想迷迷糊糊的慢慢步入夢境!
我用這些滴滴淚水,組成了“我與老伴趙玉華的人生往事”一書(這是第二本)這是用血、淚鑄成的書……
老人書中句子摘抄
他9歲時,她12歲,二人不曾謀面,被父母包辦“娃娃親”;8年后他們在“灶王爺”前結婚了。
恩愛66年后,妻子去世,丈夫寫書悼念亡妻……
9歲定娃娃親戰亂中結婚
恩愛66年
8月18日,無風。85歲的盧恩江老人,獨坐在屋內,四壁掛著妻子的照片。他輕輕撫摸著一摞書,“這書,記錄著妻子和我66年恩愛過往。”老人聲音顫抖,眼睛濕潤。
打開書的扉頁,時間“回到”了1939年。那時,盧恩江9歲,趙玉華12歲。總喜歡在大伯開的木匠鋪里玩耍的盧恩江,被趙玉華的母親相中。還不懂婚姻是什么的9歲男孩,在父母的勸說下,給陌生的趙母鞠了三躬,就這樣一樁娃娃親被定下。8年后,在動蕩的內戰中,還是學生的17歲盧恩江和大他3歲的趙玉華在“灶王爺”前磕個頭,正式拜堂成親。此后,夫妻66年恩愛。
2013年7月1日,86歲的趙玉華離世,從她閉上眼睛那一刻,盧恩江決心寫書來懷念她。在盧恩江眼中,老伴是個勤儉持家的好妻子。“在最艱苦的日子,為掙1分錢,她洗過軍帽、縫過面口袋。辛苦攢下300元,給孩子買收音機,給我買手表,自己卻不舍得花一分錢……”
把愛寫成回憶錄印刷成冊
“這是七夕最好的禮物”
家里的三個孩子長大成才,日子一天天地好起來。孝順的兒孫們送過盧恩江名貴手表,但他從不來要。如今85歲的盧恩江手腕上依然還是那塊妻子送的手表,因為這是清苦日子的見證,是妻子對他的愛。盧恩江說:“我們結婚沒有什么定情信物,一輩子沒戴過婚戒,等我走時要帶著這手表去找她,我倆在一起的時間并沒停止,還有來世。”
老婆去世45天后,盧恩江把自己關在家里,廢寢忘食,奮筆疾書。老伴的照片掛在四周的墻壁上,過往的恩愛涓涓流淌,盧恩江寫下2萬余字的手稿,手稿上常常可見被眼淚打濕的痕跡。2萬字手稿、300張照片,2013年7月第一本畫冊一共印了175本。接下來,盧恩江又把自己和妻子寫成回憶錄印刷成冊,200多本,花了3萬多元。印刷廠的工人為老人的愛情所打動,精心為老人調整書的設計和裝幀。
“終于在七夕前功成,這是七夕最好的禮物!我無法回報她對我的愛,將她一生的照片整理成冊,配上文字,留下美好的回憶。”盧恩江淚水瞬間奪眶而出。
老人說,目前,他已經把200多冊書和之前出版的175本畫冊陸續贈與了親戚、朋友、老同事和老鄰居們,讓更多的人都記住他和愛妻長達66年的愛。(華商晨報)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追憶亡妻 恩愛故事寫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