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西藏五十年:讓綠色染遍“世界屋脊的屋脊”

2015年08月19日 16:19 | 作者:楊喆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在西藏阿里地區,有一座毗鄰尼泊爾與印度的小縣城——普蘭,盛夏時節,一座座蔬菜大棚下,是各類長勢喜人的果蔬。站在高處望去,普蘭縣委書記高寶軍難掩欣喜,“現在,普蘭人都能吃上本地的新鮮蔬菜了。”

  2013年,來自陜西的高寶軍以援藏干部身份第一次踏足這座縣城時,看到的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平均海拔3900米的縣城,居民主要蔬菜只能是土豆、白菜、蘿卜這“老三樣”,其余蔬菜大部分都要靠菜販從拉薩和新疆運來,不僅菜價高,而且品質差、種類少。曾經,由于蔬菜短缺,當地人會半開玩笑地說,最尊貴的客人,要用素菜招待。

  而技術人員調研發現,普蘭光照強、蟲害少、晝夜溫差大,都是果蔬種植的有利條件。經過仔細研究,普蘭縣于2013年開始建立現代農業示范園。建成后的示范園占地2800畝,包含140多個溫室大棚,引進水果、蔬菜、藥材、花卉類共38個品種,1400余畝生態林也將這個小縣城“染”綠。

  站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前,39歲的村民尊珠桑姆向記者介紹說,“以前家里只用來種植青稞和油菜的土地,現在可以部分流轉給示范園獲得租金,在獲贈的大棚里,我種了土豆,銷往其他地方。整體算來,年收入比之前多了3萬元人民幣。”

  據介紹,普蘭現代農業示范園年產70噸果蔬中,有近一半被賣到阿里地區的其他縣城。示范園不僅解決了本地居民吃菜難問題,也在整個阿里地區起到示范作用。

  普蘭縣的變化,也是阿里地區改變的縮影。阿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被稱作“世界屋脊的屋脊”。晝夜溫差大,高寒、大風、大雪,對于大多數植物而言,這種環境顯得十分嚴酷。

  然而,隨著現代農業、林業技術的引入、援藏工作的深入,阿里人的思路也在逐漸轉變,許多曾經在高原不敢想象的事都成了真,綠色“染”遍高原。

  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噶爾縣,這種變化也在逐漸顯現。當地農牧民80%的收入來自于畜牧業,原本草場稀薄、靠天吃飯的這里,如今已牧草豐美,成為阿里地區畜牧業的一個亮點。

  10年前,身為援藏技術人員的韓俊文從陜西來到噶爾縣昆莎鄉,并在幾乎為荒地的50畝試驗田上開始人工種草的試驗。為找到適合高原的品種和技術,韓俊文共試種了五大類25種牧草。

  最終,采用地膜覆蓋種植的紫花苜蓿因成活率高、營養價值高被作為推廣的重點。目前,噶爾縣昆莎鄉紫花苜蓿的總種植面積已達9720畝,一年可產鮮草23800噸,在當地被稱為“神草”。

  “我們通過科技示范基地為牧民提供種草技術、牲畜防疫等服務。”韓俊文告訴記者,隨著人工種草在噶爾縣的推廣,牧民在畜牧養殖上獲益,并通過乳制品制作銷售進一步增收。

  由昆莎鄉向北邊的獅泉河鎮驅車,快到達時可以看到路旁樹木整齊排列,一望無際。在海拔4300米的地方,如此景象得來不易。

  歷史上,獅泉河盆地曾經紅柳成林,后來由于燃料匱乏,人們開始砍伐紅柳作為薪柴,導致紅柳林幾乎絕跡,變成荒蕪的沙礫質戈壁灘,獅泉河鎮一度面臨被風沙掩埋的嚴重局面。

  “人們形容當時的天氣都說‘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全年少雨,沙塵天氣嚴重,趕上出差回來,門前堆積的沙子可能都要高到窗臺。”曾任噶爾縣縣長的阿里地區政協副主席、林業局黨組書記尼瑪平措,如是回憶說。

  上世紀80年代末年開始,獅泉河鎮盆地沙害治理被提上日程。然而,高原種樹,困難重重。尼瑪平措介紹說,運輸水的費用巨大,而且樹苗到冬天如果不澆的話就會枯萎,高原生態脆弱,樹苗只有活到第三年才算是真的種活了。

  克服重重困難,經過30多年的種植,獅泉河防沙治沙面積達到20多萬畝,植樹200多萬株,涵蓋紅柳、班公柳、新疆楊和沙棘等品種,使得當地生態環境有了明顯改善。據統計,當地年降雨量從1994年的76.5毫米增加到2014年的120毫米。

  “看看現在的天氣,再也不像以前那樣風沙漫天。”65歲的當地居民桑多說,“附近都逐漸綠了起來,空氣也好起來,干起活來心情都比那時好多了。”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西藏 現代農業 世界屋脊 阿里地區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