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話·數據話·數據
民新PMI連續四個月下滑 8月份降至41.9%
昨日發布的民生新供給制造業指數(PMI)顯示,8月份民新PMI下滑至41.9%,較7月份下降0.6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下滑。該指數由中關村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中國民生銀行合作編制。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數據顯示出經濟下行趨勢仍在延續,后續經濟仍需基建投資托底。
從需求端看,新訂單8月份比7月份高出0.1個百分點,穩增長加碼是新訂單反彈的主因,但后續新訂單狀況仍不樂觀。從新出口訂單來看,在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攀升,勞動力成本高企以及外部總需求疲弱的背景下,新出口訂單創歷史新低,考慮到近期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不確定性較大,未來新出口訂單還有下行壓力。
從生產端看,生產指數從7月份的40.4%下降到8月份的39.8%,從業人員指數從43.7%下降到42.8%,9月份可能生產端就有所恢復。但如果新訂單的反彈只是曇花一現,那么生產指數和從業人員指數未來還是不樂觀。此外,在經濟總需求低迷的背景之下,企業擴大再生產意愿也比較弱,企業當月固定資產投資指數為47.9%,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
從庫存端看,企業原材料存貨指數為40.4%,較7月份下降2.3個百分點,企業產成品存貨指數為46%,較7月份下降0.5個百分點,產成品庫存和原材料庫存雙降說明經濟在弱需求背景之下,整體還是處于一個去庫存周期。弱需求不改,企業去庫存趨勢不變。
分析人士表示,整體來看,外需受制于發達國家貿易逆差再平衡、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高企、勞動力成本攀升等壓力,內需受制于地產投資下行、制造業去產能等。因此,未來經濟仍高度依賴基建托底,預計穩增長力度會進一步增強,貨幣寬松釋放長期流動性也會積極助力穩增長。
與此同時,8月份民生新供給非制造業指數(PMI)上升至48.3%,顯示出經濟下行主要由傳統增長動力拖累,服務業和新經濟仍然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
分析人士表示,盡管外需受制于發達國家貿易逆差再平衡、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高企、勞動力成本攀升等壓力,但從新訂單看,非制造業發展勢頭依舊強勁,反映出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結構優化的特征,第三產業和服務業占比上升,對勞動力人口的吸納開始增強。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PMI 民生銀行 制造業 貿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