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9·11祭:3700余名救援人員患癌 相繼離世
“9·11”遺址上還在修建名為“倒影缺失”紀念廣場,想要進入得進行嚴格的安保檢查。
在紀念館邊上的教堂里,人們給逝去的人寫上各種寄語,一個5歲的小女孩寫了句“天堂沒有眼淚”,并讓她媽媽貼在最中心最顯眼的地方。
原標題:14年后,他們還在為9.11付出生命代價
68歲的Nick Schiralli沒想到,14年前的9月11日那天,他因遲到一小時撿回了一條命,14年后,他卻還在為“9·11”付出代價:至今無法離開氧氣瓶,最多走五分鐘就得停下吸口氧。因此,他得搬到康涅狄格州氧氣充足的深山里住。他得的是肺氣腫,“9·11”四年后確診,無法根治。
“這代價不算嚴重,我的妹夫,他是紐約消防員,‘9·11’期間一直在地面上搶救傷員,去年死于白血病,才56歲。”電話那頭的Nick停頓了一下,似乎深深吸了口氣,聲音開始沙啞,他說,還有很多人在為“9·11”付出生命代價,再次停頓,3秒后,他加重了語氣,一字一頓地對記者說,“你明白嗎?那時在附近工作的人們在死去,慢慢地痛苦地在死去。”
就在Nick的妹夫、消防員Robert Lever離去的那一天,2014年9月22日,他在消防局的同事,Dan Heglund和Lt. Howard Bischoff也在幾個小時內相繼離世。前者死于食道癌,后者死于結腸癌。在紐約環境保護與健康部門網站上,甲狀腺癌、白血病、肺癌、食道癌、前列腺癌癥是“9·11”相關疾病中最集中的五種類型。
最新官方數據顯示,參與地面營救、清潔的消防員、警察、環衛工人中3700多人確診患上癌癥,其中2110人是消防員,各種數字還在上升。此外,這個數字并不包括患上癌癥的普通居民。14年過去,災難看似結束了,卻仍如魔鬼般蠱惑人心,死纏爛打,一不小心就索去無辜的生命。
“一場即使醒來也無法忘懷的噩夢”
廣州人李華22年前移民來到紐約,就職紐約華人職工會。她告訴記者,距離雙塔十幾條街的唐人街里,她知道的就有3名華人因“9·11”引起的相關癌癥離世,“兩人是肺癌,一人是食道癌。一個兩年前走的,一個三年前,還有一個走了五年了。”李華扳著手指數,她說,因為普通百姓無法得到政府補償金,因此,三人都沒去進行“9·11”相關疾病登記。
而李華本人,也在“9·11”后患上呼吸道疾病,“也不知什么問題,就整天咳嗽,咳到心都跟著痛,時常一個星期開不了聲。”
“9·11”當日,李華在唐人街目睹了飛機撞上世貿中心南塔,“好幾聲巨響,一團團黑煙,我以為是演電影。”直到十幾分鐘后電源被切斷,煙霧襲來,她才意識到真的出事了。那之后的三個月,唐人街粉塵漫天飛,“關了門窗,天天打掃,窗上桌子上仍全是灰塵。”往日熱鬧的唐人街,關門的關門,遠走的遠走。
最難受的是鼻子,李華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聞到的氣味,“不是固定的一種味道,有時像死魚發臭,有時又像臭屁醋,刺激得鼻涕狂流,還不停咳嗽。”
Nick說,那就是地獄的味道,尸體的味道,世界末日的味道。倒塌的建筑如魔獸,爪牙肆意張狂地橫在路上。人們總不忍也不敢注視,用領子、袖口捂著鼻嘴,或直接戴上口罩快步跨過。但那似乎是多余的,走過的人總會傳來“咳咳”的咳嗽聲。
Nick當時就職于一家名叫Kelner的科技公司,他是技術總顧問。辦公室離世貿中心只有一條街的距離。當天因為塞在路上,Nick推遲了在世貿中心的會議,途中就聽到了世貿中心被撞的新聞,嚇得他掉頭回了家。
他家距離世貿有16條街道,回到家中打開窗,他能看到滾滾濃煙,聞到各種刺激的味道。差一個小時就可能命斷世貿,回想起來,Nick覺得自己余下的生命是被恩賜的。
一個星期后,Nick接到要恢復工作的通知,返回辦公室,一片狼藉,物非人非,“‘9·11’是一場噩夢,即使醒來了,也不可能忘懷”。
“政府說安全了,可我呼吸的明明就是死亡的味道”
天天掛著氧氣瓶,怎么可能忘懷?上周六難得與剛回國的女兒Andrea相聚上山射擊,每打一槍,Nick就得坐下吸一口氧。Andrea記得,Nick在“9·11”發生后很快回到崗位,而4年后他突然體重下降,食欲不振,腹部腫脹,“每天吃十幾種藥,后來身體越發膨脹,得在家工作。”
不久,Nick搬去了康涅狄格州氧氣充足的深山里住,“我不會怨天,但會怪政府,當初騙我們說一切都安全了,要大家盡快恢復正常工作,可呼吸著的,明明就是死亡的味道。”
國民的生命與國家的形象、經濟和面子,無疑,那時的美國選擇了后者。
2001年9月17日,“9·11”發生6天后,時任總統小布什和紐約政府急于向恐怖組織證明自己未被打倒,證明美國強大如舊,對各政府單位和各行各業發出通知要求盡快歸位。美國的經濟大鱷和政府高官要員都清楚,華爾街和其他金融機構大門關得越久,對經濟的打擊越大,甚至可能帶來不可逆轉的毀滅性損失。
“美國是世界經濟中心,紐約更是中心的中心,政府關心的是經濟地位,不是老百姓的安危。”于是,千萬像Nick一樣的人們看著還在蔓延的火勢、不斷往外搬出的尸體,聞著刺激的氣味重新走上工作崗位。
因快速有力的反應,時任紐約市長朱利安尼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其強勢作風當時備受稱贊。但人們心事重重,災難的畫面仍歷歷在目,心悸不已。為了安撫和說服大眾,美國環保局、安全健康委員會等部門都出來背書了,“空氣是安全的,放心呼吸;水是安全的,放心喝。”
可眼前兩棟百層高樓就有120萬噸的高強度高密度建筑材料在燃燒,高樓內有五萬多臺電腦,北塔就有300-400噸的石棉。空氣中除了公布的物質外還有什么?Juan Gonzalez是當時最大膽提出質疑的資深調查記者,他采訪了美國地理協會的調查人員,拿出了與美國政府說法不同的塵土樣本分析,他在文章里寫道:“市中心的塵土中含有大量的石棉、鉛、人造纖維和多環芳烴,具有高強度腐蝕性,空氣堿度相當于家里的清潔劑。”
災難當前,救援第一,問責隨之,質疑為后。這無可厚非。在“9·11”后,一向敢于批評質疑的美國媒體和輿論界突然就“溫順”了,大量電視節目和新聞報道都以弘揚政府官員、公務員、警察、軍人的奉獻精神和愛國情操為主。與政府觀點對立或質疑的聲音很少。所以Juan Gonzalez的質疑一開始并未得到太多回應,環保部門在網站上公布了幾個顯示“在基準線內”的數據做做樣子了事。直到人們的身體不適狀況逐漸爆發,人們開始質疑:刺激的氣味到底是什么?能讓火勢持續燃燒的物質是什么?空氣中還含有哪些有毒物質?
然而,美國政府公布的數據依然安全,為了不讓記者提問,環保部門召開了并未通知媒體的新聞通氣會,發布了安全基準線的數據,而Juan Gonzalez拿到的獨立部門做的數據分析再一次給政府甩了個大巴掌。
生病的人越來越多,Juan Gonzalez調查發現,世貿中心附近三條街道有約一半人因呼吸不順、鼻子發炎前往醫院,40%的居民咳個不停。為了安撫公眾的不安情緒,六個星期后,政府終于公布“除了石棉、鉛等物質外,空氣中還有更多有害物質”。至于具體是什么,有多少,政府以“詳細資料涉及恐怖襲擊調查”為由,再次推遲發布,并多次強調“呼吸困難、咽喉不適都是暫時的”。
“對‘9·11’話題,政府很謹慎,愿意回應你才怪”
所謂的“暫時”,李華忍受了14年,Nick也在“9·11”4年后確診為肺氣腫,至今不能離開深山。他的妹夫Robert更是失去了生命。
Nick的妹妹、Robert的妻子清楚記得,“9·11”當天Robert休假在家,接到消防局電話后臉色突變,他二話不說,沖向衣帽間,穿上外套拿起頭盔就往外跑,“跟比賽似的跑得飛快,也來不及解釋什么”。
Robert是當時反應最快、奔赴現場進行地面救援的第一批消防員。此前消防員一般值班24小時,然后休息24小時。在“9·11”期間,包括Robert在內的消防員一日連續工作12小時,回家也就是現身幾十分鐘,吃頓飯,報個平安,衣服還來不及換又走了。
當時的地面環境堪稱人間煉獄。煙塵滾滾,呼叫聲、呻吟聲不斷,因為情況緊急,有些消防員甚至沒來得及戴上防毒面罩就沖向最前方。官方數據顯示,參與地面營救、清潔的工作人員中,3700多人確診了癌癥,其中超過2100名患者是消防員,不少人還患上不止一種癌,當中以肺病為主。至今已經有110名消防員因癌癥去世。
災難過去14年,悲劇卻還未謝幕。那么,當初的環境保護工作做得怎樣?如今的環境情況到底如何?是否安全?2006年美國政府對“9·11”遺址污染情況所做的最終測試結果如何?美國消防體系和消防員職業培訓又有何值得學習?記者決定在“9·11”14周年前夕探訪一番。
想著是政府公開的測試,那應該有結果公布吧。記者查了紐約市政廳網站和環保部門網站,都未能獲得相關信息。與最終測試相關的新聞也停留在2006年12月。
擔心自己搜索能力不強,8月29日,記者給紐約市長辦公室、紐約環保局、紐約消防局、華人職工會分別發了郵件,希望市長辦公室能提供環評最終測試資料,咨詢紐約環保局紐約市如今的環保情況,了解消防局消防人員專業培訓情況。
等待一個星期,毫無音訊。按照紐約政府部門網站找到辦公電話,打過去都回復:請耐心等待郵件回復。于是又等了一個星期,9月7日記者又逐一打電話咨詢,一番詢問后郵箱收到一封市長辦公室的郵件,要求記者發郵件去環保局。其他部門均無回應。記者上門咨詢,解釋一番,還是吃了閉門羹。
9月9日下午4時,紐約消防局總部側門,就在記者坐在消防局一側公園里感嘆美國政府部門的踢皮球功力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走向我,他建議我直接找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采訪函,這樣美國政府部門才會愿意回應,“這是美國方式,普通人想要拿這樣的資料,想要進入政府機關,沒有內部人員引領你,你是絕對進不去的。而且,‘9·11’后,政府部門安保嚴密。我告訴你,對‘9·11’相關話題,各政府部門還是很謹慎的,愿意回應你才怪。”
“9·11”遺址成旅游熱點,到處是微笑自拍的人
進不了政府大門,也等不到回應,9月9日下午,記者決定前往“9·11”遺址及國家紀念館,悼念那些逝去的生命。
藍天白云,曼哈頓高樓林立。大廈如林,當初壯觀的世貿雙子星不見蹤影,留下一個缺口。兩個大坑已經被修建成兩口6米深、各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這是全美目前規模最大的人工瀑布,水池四周外圍刻著遇難者的名字。講解人員稱,巨型水池旨在銘記殞難的生命,巨大的流水聲響徹四周,回聲淹沒了城市的喧囂,營造沉思氛圍。
然而,或許游客太多,或許天氣太熱,又或者是人們對悲劇太健忘,當日的紀念廣場人聲鼎沸,到處是拿著手機、相機微笑自拍的人。追思場所儼然成了旅游熱點,多了一份喧鬧,少了一份莊肅。似乎沒有人注意到紀念館入口處的“參觀準則”上,寫著這樣一則要求:“請記住,‘9·11’紀念館是一處供人瞻仰追思的安靜場所,請游客們時刻注意恰當的禮儀及個人行為。”
不知道什么時候,水池邊上多了一面美國國旗,一名男子指著水池邊上的名字對身邊的孩子說,“這些人都是英雄。”
“9·11”遺址,水池邊上多了一面美國國旗,一名男子指著水池邊上的名字對身旁的孩子說,“這些人都是英雄。”
在Nick看來,妹夫Robert確實是一位英雄。平日里的Robert就是個熱心腸,總是幫這家搬東西,幫那家提重物,社區里幾乎沒人不喜歡他。
“他屬于那種從小就有英雄情結的人,立志當消防員,還把自己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Bischoff也拉上一起做消防員。”經過半年的基礎訓練和半年的實習,26歲的Robert成了消防員,任職紐約消防局,一做就是20年。在美國做消防員完全職業化、專業化,他們每年都必須參加脫崗培訓,學習最新消防知識和消防器械。
2004年確診患白血病后,Robert退休在家一邊醫治一邊休養。Nick記得,即使患上白血病,他也從來不把自己當作受害者,即使是離去的時候,他也不曾說一句后悔,“他從來不后悔做消防員,不后悔參與‘9·11’救援,還很自豪,即使因病退休。”
消防員去年死于白血病,補償金至今沒拿到
逝者遠去,活著的人仍在掙扎。作為紐約消防局的消防員,Robert應該可以拿到一筆政府補償金。但Andrea透露,她的阿姨、Robert的妻子至今仍未拿到補償金,因為精神和經濟雙重壓力,日子過得有點悲慘。“他們兩人很恩愛,但沒有孩子,叔叔走了,剩下阿姨一個人,她情緒不穩定,有時還神志不清,日子大不如前。”
經歷了“9·11”,精神受創的人不少。一家非營利組織專門為在“9·11”中精神或經濟受創的居民提供幫助,工作人員Jei Fang告訴我,通過她尋求幫助的人達到5000多人。“有人身體受傷,精神也有創傷,導致生存壓力大,精神過分緊張。”有人因為時常咳嗽、頭疼,無法完成工作,還被炒了魷魚。
有些傷害是永久性不可逆轉的。不管是身體創傷還是精神創傷,最后都體現在經濟損失上,“有的人看似沒什么問題,但事實上工作效率低,生活抑郁不安,時間或許沖淡了痛苦,但撫平不了傷口。”
李華記得,“9·11”發生前,華人朋友會結伴去逛世貿中心,相聚一起談理想、談生活,總會忍不住看世貿的方向,雙塔反射著光,十分壯觀,人們眼里滿是羨慕和期待。“9·11”后,人們不愿意再去世貿附近,有華人不忍心看現狀,直接搬出了唐人街。
無辜的人為災難埋著單。環境污染對身體的傷害日積月累,無聲無息。多數時候,患者無法證明自己的精神、身體變化與“9·11”相關,甚至連醫生也無法提供能證明病患與“9·11”直接相關的證據,因此,普通居民一般難以拿到政府的補償金。即使是Robert這樣的消防員或政府工作人員,有資格拿政府專項補償金,但因申請人數太多,程序繁瑣,等待時間太長,實際拿到補償金的人數很少,因此備受爭議。
讓記者驚訝的是,Nick本來有資格申請補償金,他主動把機會讓了出來,“我現在的命是上天恩賜的,已經很滿足了。反正肺氣腫也不能根治,我老了,把機會留給更有需要的人吧。”
在咖啡廳與Andrea見面,聊著聊著她給記者看了她剛收到的一條信息。發信人是她阿姨、Robert的妻子,信息里沒有文字,只有一張圖片,圖片上是“Robert Lever”名字。原來,9月8日,“9·11”14周年前夕,紐約消防局舉行了悼念活動,把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因“9·11”地面救援工作相關癌癥離世的21名消防員的名字刻上了紀念館墻上。
“希望阿姨能撐下去。”Andrea眼角含著淚,輕輕地說,但她不知道該給阿姨回什么,因為“9·11”帶來的痛會一直存在。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911 世貿大廈 恐怖襲擊 消防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