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西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紀實:加強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

2015年09月15日 16:25
分享到: 

  新華社拉薩9月15日電題: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西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紀實

  新華社記者張曉華、羅宇凡、薛文獻

  千萬方土石高聳起巍峨的珠穆朗瑪,千萬條溪流匯成了壯闊的雅魯藏布。西藏300多萬各族兒女的團結奮進,成就了雪域高原輝煌燦爛的今天!

  在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上,中央代表團帶來了由習近平總書記題詞“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西藏”賀匾。

  堅定有力的12個字,傳遍了雪山草原、城市農莊,既是祝福,更是期望。民族團結是西藏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基石,是雪域高原300多萬各族兒女的生命線。沐浴著黨的民族政策,西藏各族人民珍視幸福生活,維護祖國統一,演繹著一個個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相親相愛,猶如茶與鹽巴”——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光榮傳統代代相傳

  初秋的拉薩,寒意漸起。晚上9點,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在拉薩河南岸的慈覺林西藏文化旅游創意園區上演:身著唐裝的文成公主離開繁花似錦的長安,翻雪山,跨激流,風塵仆仆來到雪域高原拉薩,開啟了唐朝與吐蕃王朝聯姻、結盟,藏漢血脈親情的紀元。

  歷史是通往未來的鑰匙。一段跨越1300年時空的歷史,至今仍能給人以感動和震撼,只因道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加強民族團結始終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穩固的大事,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基石。

  今天,這段民族團結的佳話,作為藏漢人民共同的歷史記憶,已融入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當中。在新的時代,西藏各族干部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譜寫出一曲曲民族團結、血濃于水的贊歌。

  地處藏北草原深處的雙湖縣雅曲鄉四村,海拔5200米。這里一年四季風霜雨雪,高寒缺氧,來自建設銀行西藏自治區分行的首批駐村工作隊隊長劉國寶經常頭疼欲裂,嘴唇發紫,每天都要吃一大把藥。

  駐村期間,工作隊盡力幫助藏族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申報73公里公路改擴建項目,出資30萬元修建糧食、燃料儲備倉庫,為42戶牧民發放太陽能蓄電板,為人醫獸醫配備摩托車,為野生動物保護員配備照相機,向鄉小學捐贈書包及文具,為特困戶購買藏式床、卡墊、茶幾等日常用品;牧區出現雪災,他們車拉、人背,把燃料、食品送到群眾手中……

  漢族干部的努力,牧民群眾牢記在心。“作為漢族干部,他們在這里生活很不容易。我們只能拿點酥油茶、牛糞給他們,他們還要給錢,讓我們很不好意思。”村委會主任卓達說。

  2011年10月以來,西藏累計派出4批8萬多名干部進駐5464個村(居),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面對面拉家常、聽意見,手把手算細賬、謀致富,心貼心辦實事、解難事,與基層群眾建立了深情厚誼,夯實了民族團結的群眾基礎。

  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

  西藏現有317萬人口,有藏、回、門巴、珞巴等40多個民族,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95.74%。“西藏的任何事情都關系民族工作,西藏的所有工作都要考慮民族團結。”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把民族團結納入改革發展穩定全局:

  ——出臺《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意見〉的實施意見》,構建民族工作機制。

  ——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依托各種載體,推進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進機關、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軍營、進寺廟。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單位、示范點、示范校園創建活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活動,形成人人爭當民族團結模范、人人為民族團結作貢獻的良好風尚。2012年以來,全區共表彰民族團結模范集體3005個、先進個人4218人。

  ——召開來自藏漢、回藏、苗漢、蒙藏、回漢等不同民族通婚家庭代表座談會,倡導在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持不同民族間通婚的濃厚氛圍,推動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涓滴意念匯成滔滔江河。

  經歷過風雨的考驗,凝聚起團結的力量,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各族人民形成愛護民族團結、爭做民族團結模范的濃厚氛圍。生活在世界屋脊的各族群眾深深感受到:“民族團結猶如茶和鹽巴,各族人民相親相愛,我們感到生活很祥和、幸福!”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大力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欣賞、相互學習,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8日上午,在靠近拉薩河邊的一棟老式宿舍樓里,城關區吉日街道辦事處河壩林居委會的阿米啦和丈夫伊斯馬力坐在沙發上,聚精會神地收看慶祝大會的電視直播。74歲的阿米啦是在西藏土生土長的回族,精神矍鑠,一說話就笑:“前幾天看了天安門廣場的閱兵,今天再看西藏大慶,感覺我們的國家很強大,西藏很美麗,心里確實高興!”

  56歲的伊斯馬力是藏族,原名叫普布次仁。這是一個典型的不同民族通婚家庭:藏柜上方的白墻上貼著麥加圣城的大幅照片,以及阿拉伯語伊斯蘭教經文。看到客人來了,身穿藏裝的阿米啦忙不迭地擦拭印有5代中國領導人的相框,讓玻璃更亮。

  吉日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亞哈亞告訴記者,這個社區由藏、漢、回等多民族組成,常住人口565戶,1519人,其中不同民族間通婚的有101戶。流動人口有1610人,由11個少數民族組成,其中有土族、維吾爾族、東鄉族、哈薩克族、撒拉族、蒙古族等。

  在西藏,多民族干部群眾聚居在一起的社區非常普遍,生動地詮釋了“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也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含義。每到藏歷新年、春節、古爾邦節等重要節日,住在一個大院里的居民不分民族,都要聚在一起吃“民族團結飯”、跳“民族團結舞”。盡管生活習俗不同、語言不同,但多年來,大家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群眾相互了解、相互幫助、相互欣賞、相互學習。要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活動。

  近年來,西藏在全區普遍開展“黨員干部進村入戶、結對認親交朋友”活動。全區4萬多名黨員干部同6萬多戶農牧民群眾結對認親,上門慰問、傾聽意見、解決問題,辦實事好事3萬多件,和各族群眾搭上了“親情鏈”。

  大昭寺門前,唐蕃會盟石碑巍然挺立,盟碑兩側的“唐柳”枝繁葉茂,潔白的哈達在枝頭飄蕩。

  民族團結是歷史留下的珍貴遺產,民族團結同樣也是新時代雪域高原一切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和著眼點。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一系列以維護和保障民族團結為指針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為維護和保障民族團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建立健全民族政策法規。西藏制定出臺了29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對多項全國性法律制定了符合西藏實際的實施辦法,形成了具有西藏特點、較為完善的民族政策法規體系。

  ——充分保障各族人民民主權利。目前,自治區全國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占70%;自治區、地(市)、縣(區)、鄉鎮人大代表中,少數民族代表占89%以上。

  ——切實維護人口較少民族權益。在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設立9個民族自治鄉。投入11億多元,落實興邊富民項目1600多個,有效解決了邊境地區人口較少民族群眾出行、飲水、住房、照明、上學、就醫、增收等難題,各少數民族充分享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著力抓好民族干部人才隊伍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提供了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全區74個縣(市、區)黨政一把手中有80多名藏族干部,各級黨政機關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干部比例達70%以上。實施西藏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特殊培養工程,全區專業技術人才目前達到6萬多人,其中少數民族專業人才占74%以上。

  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切實推動各民族群眾全面發展——兄弟般的民族親情就如扎根泥土的大樹,吸取著無盡的滋養,枝繁葉茂、樹冠參天……

 

  “團結固則百業興”——堅持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各族人民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藍天下,潔白的岡仁波齊神山巍然聳立,瑪旁雍錯湖水清澈,一群群藏羚羊徜徉在草地上——這是《雪域阿里》一書的封面。作者是陜西省第六批援藏干部謝恩主,他以此書向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獻禮。

  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謝恩主在阿里地委宣傳部工作。援藏期間,他和阿里的藏族干部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共同放牧,共同守邊,共同建設祖國邊疆。他曾教會不懂漢語的藏族村民唱紅歌,他也曾趕到遙遠的牧場宣講十八大精神。在純凈的天空下,心貼心的真誠交流,使得他深愛上了這片土地。

  他在書中寫道:“回陜一年了,援藏的時光漸行漸遠。但是雪域阿里的美景,高原跋涉的往事,卻魂牽夢繞,歷歷在目。”“品著雪蓮茶,聽著阿里民歌,我的思緒盡情在雪域高原的藍天白云下徜徉。”

  這樣的援藏情節,在無數曾經擁有在藏或援藏工作經歷的人心頭久久流淌。“特別能團結”,這是幾代進藏干部用心血和生命鑄就的“老西藏精神”中的一句話。如今,在新時期西藏各族干部身上,也得到了生動的體現。

  正是這種團結,匯聚起了戰勝一切困難的力量——

  今年4月25日,尼泊爾地震發生不到一小時,定日縣縣長王珅就冒著滾石、雪崩的危險,連夜趕到絨轄鄉組織救援,讓深陷“孤島”的當地干部群眾有了主心骨。

  在絨轄救災的日子里,帶著眼鏡、聲音有點嘶啞、但口氣堅決的王珅給藏族群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為“甲日(漢族)縣長”:“只要他來了,一定有好事。”

  正是這種團結,全面提高了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質量——

  位于西藏東南部的米林縣南伊珞巴民族鄉是珞巴族聚居區,風景秀美,每年吸引來大量游客。依托旅游業,全鄉人均收入已經超過2萬元,全鄉通路、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冰箱、電視、洗衣機成了許多家庭的“標配”。撫今追昔,80多歲的村民達果很是感慨:“即使是過去最富有的珞巴人,也沒有現在的一般村民富。”

  230多萬農牧民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房屋;在全國率先實現15年免費教育,年生均補助標準提高到3000元;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覆蓋全體農牧民,在全國率先實現城鄉居民免費體檢;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建立,五保戶集中供養率達到72%,全區5900多名孤兒也得到有效救助……城鄉居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正是這種團結,創造了安定和諧的大好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各項民族政策,各民族群眾和諧相處,未發生一起群體性民族矛盾和糾紛。盡管長期受到境內外分裂勢力的干擾破壞,西藏社會局勢實現持續穩定,自治區首府拉薩市公共安全滿意度連續三年在38個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一。進入旅游旺季以來,西藏各大景區人流如織,商貿繁榮、游人如織、處處祥和。“來了西藏才發現,這里治安環境這么好、社會這么安詳。”瑞典的游客卡爾松說。

  有了穩定的大好環境,各族人民才能一心一意謀發展,凝神聚力奔小康。西藏經濟增速連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經濟總量連年跨越百億元臺階。2014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01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359元,分別是1978年的39倍和42倍。

  團結保穩定,團結促發展。

  生活在西藏的各族人民,在民族團結的旗幟下凝聚起不竭的力量: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生態良好……

  實踐再次證明:正是有了各族人民在西藏建設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和睦相處,和諧相容,才創造出了西藏美好的今天;只有堅定不移地不斷加強民族團結,才能譜寫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西藏篇章。(完)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西藏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紀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