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聚·焦點聚·焦點

以習近平“創新論”引領經濟新常態

2015年09月17日 13:56 | 作者:譚樹森 | 來源:人民網-財經頻道
分享到: 

  “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創新的競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要激發調動全社會的創新激情,持續發力,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人才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發揮創新優勢,我們國家的發展事業就大有希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指日可待。”

  ……

  伴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對創新的重視與日俱增。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無論是面對各級領導者,還是身處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當中,習近平對創新念茲在茲,將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事關全局的戰略問題

  “創新始終是推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是要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就科技創新而言,我們有歷史的教訓,也有近年來發展經驗的總結。

  在現代工業革命之前,中國曾經長期居于世界上最先進、最強大的國家。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后,一系列技術創新引發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西方國家在技術創新的助力下快速崛起,而中國則止步不前,落于人后。

  1870年以后,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次不窮,同時被應用于各種工業生產領域,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電氣時代。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顯示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技術創新的加速發展帶動了經濟滾雪球式增長。研究顯示,18世紀以前的千年時間,歐洲國家人均年GDP的增長速度只有0.05%,也就是說要經過1400年左右的時間人均收入才能翻一番;而18-19世紀人均收入每年增長1%,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時間縮短為70年;到20世紀,年均增長提高到2%,是工業革命前的40倍,人均收入翻一番的時間只需35年。

  上世紀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中國在三十多年的時間內保持了年均10%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30多年的時間內,中國實現了科技水平整體躍升,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及“新常態”,后又加以系統闡述。中國經濟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簡而言之就是“增速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

  與此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新技術替代舊技術、智能型技術替代勞動密集型技術趨勢明顯。我國依靠要素成本優勢所驅動、大量投入資源和消耗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因此必須增強緊迫感,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新一輪全球科技競爭的戰略主動。不進則退,“不創新就要落后,創新慢了也要落后”。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就是突出科技創新的核心地位,同時重視各個領域、各種形式的創新。

  今年5月27日,習近平在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今年2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增強緊迫感,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強創新能力上,著力破除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創造有利于激發創新活動的體制環境。

  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被擺到了重要位置。科研成果如果束之高閣,不僅不能形成生產力,而且反過來窒息科技創新。同時,如果體制機制不能有效激發創新活力,首先需要創新和變革的就是體制機制本身。

  以國有企業為例。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創新驅動成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國有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應該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增強國有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僅必要而且迫切。

  增強國有企業創新的原動力,需要有體制機制的創新。搞科技創新,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指標在短期內很可能就會下降。國企負責人任期制和科技創新機制怎么結合起來,才能有效激發創新活力,這是國企改革不可或缺的一項內容。

  同時,任何科技研發都不可能保證100%的成功率。如果不考慮這樣的風險,國有企業的創新動力也會大打折扣。此外,我們還應該創造適合市場競爭的條件和環境,讓科技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生產力。

  我國國有企業和部門曾經創造出“兩彈一星”的輝煌戰績,現在在高鐵、核電等領域卓有成就,今后在體現國家戰略意圖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方面,也完全能夠集中力量、協同攻關,通過讓機構、人才、裝置、資金、項目充分活躍起來,形成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創新創造出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人才是根基

  習近平強調,“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堅持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要擇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和能力的領軍人才”。

  今年5月下旬,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工作時,專程來到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察看產品展示和研發中心,對他們擁有業內領先的自主核心技術表示肯定。他指出,企業持續發展之基、市場制勝之道在于創新,各類企業都要把創新牢牢抓住,不斷增加創新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培養創新人才隊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爭當創新驅動發展先行軍。

  人才是海康威視發展最活躍的推動力。在海康威視1.2萬名全球員工中,研發人員就有5300人。海康威視有一個人才評鑒中心,專門針對核心人才、業務骨干進行評價,根據每個人才不同的情況開展一系列培訓和提升。據稱這是一個為核心人才量身定制的成長計劃。

  人民財經在蘇寧云商采訪時發現,蘇寧不僅不斷創新業務模式,吸引人才的方式也在創新求變。“這在以前的蘇寧是不可能的,那個時候是軍事化管理,不容許大家創新。但當業務發生變化,人員結構就要隨之變化,管理也要變,需要改變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改變。過去我們把標準化做到極致,現在我們需要把個性化做到極致”,蘇寧云商一名高管介紹說。

  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蘇寧發現大本營南京本地供應的人才有限,而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在零售服務業、金融和娛樂等領域的優秀人才較多。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加盟,蘇寧做出了“遷就人才”的策略,將總部職能向北上廣平移。

  人民財經在廣東東莞調研采訪時發現,“世界工廠”東莞正在掀起“機器換人”投資熱潮。在利潤微薄的傳統制造業,依靠技術進步降低成本、開拓市場,正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自發選擇。數據顯示,66%的東莞企業已經在近5年開始實施“機器換人”,并有92%的企業表示將在未來兩年繼續加大投入或準備開展相關工作。與此同時,一些企業主也向人民財經表示,國產機器人有價格方面的優勢,但在一些要求精度高的領域,仍然需要向國外采購。這從另一側面表明,中國自主創新向高精尖領域邁進仍然有很大空間。

  創新無處不在,創新沒有止境。以創新引領的中國經濟新常態,也一定能夠奏出更加華美的樂章。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習近平 創新 人才 中國經濟新常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