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與其對抗TPP 不如“化敵為友”
當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及對全球市場之影響與2000年中國申請加入WTO時有天壤之別,中國存在一個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可替代的市場,而它將成為與全球任何貿易協議談判最有利的條件。
據媒體報道,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近日表示,近期內中國經濟將保持中高速增長。易綱同時表示,中國對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TPP)抱以開放態度,準備與之合作。國慶以來,最為引發關注的新聞之一,毫無疑問就是美國與11個亞太地區達成協議組建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議)的自由貿易區。這是美國自1994年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以來最大規模貿易協議,參與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經濟規模達40%。
TPP自由貿易區除了美國為首之外,還包括日本、新加坡、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多個重要經濟體。美國總統奧巴馬星期一為達成協議發表聲明時直截了當地指出,“美國超過95%潛在客戶都位于海外市場,不應該放任中國等國制定全球經濟的游戲規則”。可見,TPP的核心就是誰來主導全球市場特別是亞太地區貿易規則制定的問題。通過TPP協議本身以及首腦表態我們不難發現,TPP的核心就是美國希望通過這個協議重新來確立對全球市場貿易規則制定的主導權,以便為美國的商品開闊更為廣大的新市場,從而減弱中國有全球貿易規則制定過程中話語權。但是,如果我們基本認可這一觀點,那么,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來說,就不能夠僅想到美國在圍堵自己,抑或是必須得在美國主導的區域性貿易體系之外建立新的區域性貿易體系來與美國對抗。除了這些粗暴的“冷戰式”對抗思維,易綱所展現的思路無疑更具備可行性與長遠價值。
當前中國的經濟實力及對全球市場之影響與2000年中國申請加入WTO時有天壤之別,中國存在一個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可替代的市場。只要中國經濟能夠持續穩定增長,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內需市場,它將成為與全球任何貿易協議談判最有利的條件。因此,中國政府根本就不需要以圍堵的思維來對抗類似TPP這樣的協議,而是要以中國不可替代的條件“化敵為友”及以此來擊破這些貿易協議的限定。這應該是中國政府應該采取的最好策略。只有更多地參與其中,中國才能不斷獲得更多的主動權。此外,還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來應對TPP。比如可以與沒有進入TPP體系的國家建立起新的以中國為主導的區域性貿易組織;同時,對已經加入TPP組織的國家已經有的貿易協議,可以進一步密切與之關系,如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因為,這些國家在中國沒有進入TPP之前,將成為中國產品進入TPP的重要窗口。
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要練好中國經濟內功,真正推動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進程,加大中國經濟全面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地通過深化改革來調整當前中國的經濟結構,來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建立健全與現代經濟相適應的市場規則、法律制度及監管框架。這些都是增加中國在全球貿易規則制定話語權的有力武器。易憲容(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TPP 美國 WTO 日本 全球市場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