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捐款聽從了愛心,可監管誰來負責
一則發生在安徽的新聞這幾天激起了網友的善心:一個女子因從猛犬口下救女孩,導致自己四肢上的肌肉都被狗吞噬,捐款源源不斷地流向被咬傷的人。可是這種溫暖僅僅持續了一天,最新的消息將所有人的熱情打進了谷底,原來女子根本不是救助陌生孩子受的傷,而是在朋友的家中喂狗被咬傷的。
當事者煞費苦心地編造這么一個故事,其用心當然不是沖著名去的。70萬捐款儼然已經成為別人的囊中物,自己卻成了笑料,公眾尷尬地看著這一家人以一種不光彩的手段達成所愿,焦慮卻又無可奈何。傷者不是不該得到幫助,但以這樣的方式去獲取幫助,將別人的愛心當成斂財工具,已經不是借機炒作,而是欺騙了。
類似的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迪馁u書,流傳在朋友圈里的故事是一個即將遠行的游子與書本之間割舍不下的感情,而在現實里,則是賣書者在書店和快遞公司間來回地倒騰。只有一千多本的藏書,愣是賣出了幾千冊。賣書者的高明之處在于他捆綁了社會的一種情懷,而此次事件賣的則是同情心。跟那些需要動用幾部電話幾個人的電話騙局相比,這些騙局走的是情感路線,技術含量未必高,但欺騙性大很多。它摸準了網絡的傳播規律也號準了網友們的脈搏。在包裝精美的心靈雞湯面前,社會幾乎沒有抵抗力。一個推開小孩子單挑兩條惡狗的新聞是如此動人,正是灌溉心靈沙漠的一股清泉,如饑似渴的公眾都失去了防御能力。媒體需要這樣的新聞填滿頭條,社會也需要這樣的新聞來慰藉人心。
對單個的網友來說,被騙個幾百上千的,雖然不痛快,但誰又愿意花這個精力去跟行騙者較個真?那些愿意展現愛心的熱心網友的熱情不該被嘲笑,他們如你我一樣,有著做人的基本原則,他們也不是智商出了問題,而是他們在這樣的騙局面前不具備識別能力。 這也印證了自發性慈善脆弱的一面。一次成功的網絡炒作,其收益可能相當驚人。幾百上千的單個看起來都不起眼,但匯集起來就可能是條“洪流”。這種洪流已經容不得我們等閑視之,也容不得社會睜只眼閉只眼。
把這歸結于媒體的不負責任和網友們的輕信和盲目,用吃一塹長一智來作事件總結都不能掩蓋問題的本質。
網友們的熱情有目共睹,但這種直接捐款的方式如何避免因為信息的不透明被濫用,也是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信息時代,捐款渠道的通達,我們恐怕很難退回到必須依賴某一個慈善組織來行善的時代,那么又該由誰來監管這些錢的使用?除了道德的約束還有良知的譴責,我們是不是還能找到更有效的辦法來監管資金的使用?如何讓這種愛心不被利用了是社會的事,一個法治嚴明的社會不該在這樣的騙局面前無能為力。這是自發性的慈善無法靠自身的謹慎就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愛心捐款 捐款渠道 監管資金 道德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