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養老床位閑置凸顯養老服務滯后
“十二五”時期,我國養老床位從200多萬張增長到了近600萬張,但各地養老床位中近50%的床位在閑置,總量供給不足、結構失衡、資源浪費、服務質量不高、護理人員極度短缺的局面并未改變。(10月26日《人民日報》)
以前總是聽到養老床位一床難求的呼聲,比如2013年,我國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不到25張。在福利醫院,養老床位排隊的現象更是常見。而去年11月發布的《北京市養老機構發展研究報告》中提到,全市養老機構床位缺口為3.12萬張。其它地方像山東臨沂市社會福利院,共有200多個床位,也是常常面臨一床難求、“住不上”的情形。(4月8日法治周末)像這種養老床位閑置,而且閑置一半的新聞,猛不丁讓人詫異。
其實毋需詫異,這個供不應求與一半閑置的悖論,正折射出養老業現在的問題。在我看來,閑置可能有這么幾個原因——
其一,異質服務欠缺。老年人是一個差異性很大的群體,異質性很強,有的富有,有的貧窮;有的物質生活之外還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方面的的追求,這會在客觀上呈現出高、中、低端不同層次的需求。而不同需求需要不同服務,尤其是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但恰恰在這方面,現行的養老機構都只是突出解決了吃和住的問題,其他方面則難以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
其二,養老觀念陳舊。許多老人還是看重居家養老,認為去養老院只是一種頗為無奈的選擇,他們寧可獨居在家,甘冒無人照料易出意外的危險,也不愿去養老院頤養天年。加之有的養老機構服務水平很差,甚至不時暴出虐待老人的丑聞,這就難免影響入住的吸引力,床位空置亦屬自然。
其三,護理不夠專業。一方面護理人員欠缺,一方面護理水平低下,人員多以45歲以上農村婦女和下崗女工為主,年齡偏大,文化偏低,且大都沒有護理資質,缺乏嚴格的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教育。同時,養老業缺乏服務標準,沒有服務流程和考核機制,缺少像北京四季青鎮敬老院推行8個服務等級、145項服務那樣的“標準”。人家詳細規定每天打掃幾次房間,隔幾小時為臥床老人翻一次身。服務周到人性了,就會讓人慕名而來。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已經超過2億,占全國總人口的14.9%,未來將以每年860萬人的速度增加;預計205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5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就不難看出養老有多大的市場需求。因而,它被稱為“待開掘的金礦”實在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但金礦的開掘,需要建立在更好的滿足老年人需要的前提下,搶是搶不來的,得要老人用腳投票。如果養老院對待老人像春天般的溫暖,使老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在“421”“621”甚至“8421”的家庭養老結構下,還會出現床位閑置的事情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養老院 床位閑置 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