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精準扶貧要有新機制
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要找準“貧”根、抓住“困”源,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對癥下藥、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當前,我國仍有7017萬貧困人口,縮小城鄉和區域發展差距依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挑戰。“十三五”規劃建議提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必須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我們應按照規劃建議的要求,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匯各方之力、集各方之智、聚各方之財,加快推進扶貧開發事業。
總的來看,當前扶貧開發表現為“三個有利、三個不利”。“三個有利”,一是中央和地方更加重視、更加支持、更加強調,將扶貧開發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環節來抓,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明確,扶貧開發工作提到了新的戰略高度;二是我國經濟總體實力較以往已不可同日而語,龐大經濟總量為扶貧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可靠后盾;三是扶貧開發思路更加貼合實際,政策更加有力,措施更加到位,方法更加科學。“三個不利”,一是脫貧難度更大,經過多年扶貧,容易幫扶的對象基本已經脫貧,余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生存環境惡劣、基礎設施薄弱、公共服務滯后,更難脫貧、脫貧后更容易返貧。二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政府財政增量下降,依靠政府普惠式注資脫貧難度加大,多元化扶貧投入和扶貧發展方式也需要轉型升級,精準扶貧勢在必行。三是新時期的貧困問題與區域發展問題、生態保護問題、社會保障問題、民族團結問題、社會穩定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緊密相關,需要統籌謀劃、綜合協調,既要群策群力、形成合力,又要開發潛力、精準發力。
當前,做好新常態下的扶貧開發工作,需要探索精準扶貧的新方法和新機制。
一要堅持整體推進與精準到村到戶相結合,把精準扶貧作為工作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打好扶貧開發攻堅戰,要找準“貧”根、抓住“困”源,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對癥下藥、靶向治療,不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精準制定扶貧規劃,精準確定脫貧目標,精準擬定扶貧政策,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做到對貧困人口的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的精確化配置,對貧困農戶的精準化扶持,確保貧困底數清晰、扶貧計劃合理、攻堅措施對路。
二要堅持外部幫扶與自身動力相結合,把如何發揮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積極性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要實現有效脫貧,且脫貧后不返貧,光靠輸血式的救濟難以持續,必須重視建立開發式、造血式扶貧機制,注意挖掘當地潛能、激活內生動力、自身潛力和勤勞雙手,在尋找脫貧致富方法中不斷提高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地探索和建立脫貧的長效機制。
三要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把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作為重要舉措。改變貧困地區落后面貌,需要強化政府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做好政策指引支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善于運用市場機制、市場手段,促進各類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流動,引導和支持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扶貧。在社會扶貧領域,民營企業是重要力量,往往不僅投入資金,同時還根據企業特長參與扶貧開發,派駐管理人員,培訓當地員工,促進交流、融合,開發產品、市場,拉近了城鄉距離。
四要堅持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把生態保護作為重要理念。貧困地區大多生態區位十分重要,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必須牢固樹立保護生態是脫貧之基、致富之道的理念,寓生態文明建設于扶貧開發中,以經濟發展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以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培育和扶持環保型、生態效益型產業,搞好資源綜合利用,真正做到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相互促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精準扶貧 消除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