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楚雄州“六種模式”打造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
云南網訊(記者 張蕊)楚雄州第八次黨代會提出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以來,成效明顯。到目前,全州正在推進4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28個示范鄉鎮建設,已經建成示范村134個、示范學校134所、示范企業4個、示范社區1個。
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于1958年,是全國30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中的兩個彝族自治州之一,國土面積2.9萬平方公里,境內居住著漢、彝、傈僳、苗、傣、回、白、哈尼等26個民族。楚雄州素有“省垣門戶,迤西咽喉”之稱,是“人類發祥地”、“彝族風情園”、“滇川大通道”、“綠色經濟州”,也是云南橋頭堡戰略的重要節點。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云南時,為云南發展確立了新坐標、明確了新定位、賦予了新使命。楚雄州圍繞此任務制定了打造“一極一橋一品二區三基地”的發展思路,推動全州民族地區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村民主體、社會參與、整合資源、縣鄉村組四級聯創”的工作機制,高位推動示范區建設。在實施過程中,建立健全抓點帶面、梯次推進的工作機制,形成“百花齊放、各綻異彩”的示范創建生動格局。
楚雄重點打造了民族團結、文化品牌、企業村民聯創、特色村寨、 “五位一體”( 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基層組織建設、扶貧整鄉推進、水利整鄉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建設)、整鄉推進“六種模式”推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建設。
在推進民族團結建設的過程中,楚雄州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向示范區傾斜,到目前,共整合農村危房改造、扶貧開發、新農村建設、安全飲水工程等項目資金28億元,并改善少數民族地區交通、水利、安居房為重點的基礎設施條件。
楚雄州委副書記孫赟在中央網絡媒體行時說,楚雄在民族團結建設時,重視凝聚示范區團結共識,及時調處影響民族團結的各類矛盾糾紛,全州沒有發生一起因民族問題引發的重大群體性事件,營造了示范區共建共享,民族團結共同維護的良好氛圍,“四個認同”、“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以民族文化建設推動民族團結。打造文化品牌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房地產開發公司打造如彝人古鎮這樣的大型旅游商住項目。古鎮統一規劃成富有彝族文化的特色民居,開發了緬甸街、泰國街、韓國街,有17個少數民族,彝族左腳隊、民族花燈隊等民間文藝隊實行節假日定點表演,通過各種活動促進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挖掘少數民族古籍、文物和珍貴實物資料、文化遺產等文化資源,培養民族文化傳承人。并且,打造“彝族文化、恐龍文化、元謀人文化”三張名片,努力建設滇中文化新高地,組織編譯了《彝族畢摩經典譯注》,共編譯出版106卷、7200萬字,彝族酒歌《喜歡不喜歡也要喝》上了“春晚”。
采取“政府主導、部門參與、企業主推、群眾主體”的方式,政府相關部門整合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附近企業把民族團結示范村建設“公司化”“企業化”,幫助群眾改善民居、解決就業、開展民族文化和科普教育培訓等,群眾積極參與投身民族團結示范村和新農村建設。
在特色村寨建設中,把特色民居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建設、民族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將當地民居的建筑特色與彝族文化的標志結合展示,每逢民族節慶開展民族文藝表演,大力發展彝繡、種養植和農家樂等產業,推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
開展“五位一體”推進模式,把民族團結示范區建設、基層組織建設、扶貧整鄉推進、水利整鄉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整合各塊資金,集中開展基礎設施、村容村貌和產業建設,著力落實扶貧黨建雙推進的要求,促進貧困地區群眾增收。
楚雄州委副書記孫赟認為,楚雄州在少數民族地區建設的亮點在于,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同時,幫助他們改掉陋習,實現人畜分離,雨污分流,廚衛入戶。在文化元素集成方面,都帶有彝族文化特色。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建設 民族團結 楚雄州 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