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顧玉東:因為不忍直視你離去的背影
我們醫院手外科主任顧玉東教授是令人敬仰的名醫大師。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獲得過5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發明二等獎,以及無數項的省部級獎項;還是白求恩獎章、全國勞模的獲得者……10年前,我初入手外科,在了解到顧院士的無數成就之后,我給顧院士寫了一封信,表達了我對于手外科的熱愛,以及對顧院士的敬仰之情。幾天后,我收到了來自顧院士的禮物,那是一本書———沈致遠先生所著的《科學是美麗的》。
在常人心目中,科學是深奧的、艱澀的。但在顧院士送給我的這本書中,科學是美麗的,醫學是美麗的。但這美麗是伴隨著曲折與缺失的。每個事業有成的醫學者,在探索道路上所經歷的艱辛與曲折往往是不為人知的。顧玉東老師亦是如此。在一次查房時,顧老師給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那是1981年的4月,他的游離足趾再造拇指手術成功率已經達到了93%。盡管這已經是世界領先的水平了,但7%的失敗率還是讓顧老師感覺很不安。一位因工傷折斷拇指的19歲女孩從大連慕名來到上海,希望能在華山醫院用足趾再造拇指。然而,手術很不順利,術中發現女孩的足背動脈有變異,太細了。顧玉東院士征詢等候在手術室外女孩母親的意見,女孩母親態度堅決地要求繼續手術,因為這是她們最后的希望了。
奇跡沒有發生,用足趾新造的拇指血供很差,手術后從紅色變得蒼白,最后變成了黑色。雖然母女倆一再表示理解和接受這個結果,但顧玉東卻無法原諒自己,他不忍直視女孩缺了一只腳趾離去的背影。
“醫生的職責就是給病人解除痛苦。現在,病人的手指沒治好,還因此少了一個腳趾,這是增加了病人的痛苦。醫生做手術即使是取得99%的成功,那個1%的失敗對單個病人來說,就是100%的失敗!”因為不忍直視,顧玉東院士對自己提出了足趾再造拇指手術成功率100%的要求。
整整5年,在分析了數百例手術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后,顧玉東終于攻克了足背動脈變異的難題———他首先發現了游離足趾移植的“第二套供血系統”,保證了足趾移植后供血的萬無一失,使手術成功率達到了100%。他也因此在1987年第一次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因為不忍直視,顧玉東院士為每一個經手治療的患者建一張卡片,把每一個值得深究的細節紀錄在卡片上。他的業余時間、節假日,就置身于這無數的卡片中。膈神經移植術、健側頸7神經移位術、小腿外側皮瓣、靜脈干動脈化皮瓣修復術、全長膈神經及頸7神經根移位術,這些大膽的世界首創的手術方案就來源于對上千例病例的梳理總結。
即使在成為了院士之后,顧玉東依然對自己那個1%的失敗不能釋懷。他把行醫路上的失敗病例一遍遍地告訴年輕醫生,想讓年輕醫生知道,一個醫生的成長和成功是病人的痛苦、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所以醫生應懷著對患者的感恩之心,盡醫生之職責,并對疑難病癥的解決方案不斷創新,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對病人要有愛心,對工作要有責任心,對同事要有團結心,對事業要有進取心。這就是他對醫學人文的理解。作為顧院士團隊中的一員,我從入職那天起就在踐行著這“四心”中固守自己的職業理想。可是,醫患關系的扭曲,一次次傷醫殺醫事件也寒了我們的心。我不斷地問自己,這就是今天醫患關系的真相嗎?我們的時代,醫學和人文漸行漸遠了嗎?
顧院士行醫、執教50多年,一直在思考著醫患關系的本質。他對我們說:“愛心是醫患關系最好的潤滑劑!關愛病人就是醫患關系的本質!”是啊,我們兩代人之間雖然面臨的職業大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醫者仁心的初衷并沒有改變,只要我們仍然堅守、奉獻,我們就能走出醫患關系緊張的灰色地帶。“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鐘南山院士鼓勵我們大家要更多地去治愈。我知道,盡管醫學還有很多局限,但為了有一天我們能直視所有離去的背影,我們必須在醫學道路上不斷探索、創新,在追求技術進步中融入更多人文精神。
(作者系上海華山醫院手外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顧玉東 醫學 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