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基層惠農資金使用亂象:成為部分官員錢權交易工具

2015年11月30日 10:19 | 來源:半月談
分享到: 

2384495490


大錢小用,有錢亂用

——基層惠農資金使用亂象調查

近年來,國家惠農支農力度不斷加大,中央和地方投入的資金規模以萬億元計。這些資金對“三農”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支持作用,但在實際使用中也存在著各種亂象:有的大錢小用,有的花錢無用,有的有錢亂用,甚至還出現了一些“領補貼專業戶”……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基層對此進行了調查。

第一是大錢小用。記者在廣西一個貧困村采訪時,得知縣里為了提升村里的文化基礎設施水平,出資建設了一個街心公園。記者看到,這個公園就建在村委會旁邊,公園里有涼亭、健身器材,還有不少觀賞樹。村干部告訴記者,這個公園屬于2013年實施的“綠滿八桂”項目,共花費了19萬元,公園里的樹一株就要700元,是專門從廣東采購過來的。“政府花錢給我們建公園,我們當然是非常歡迎,但能不能不這么大手大腳?那么貴的樹我們都覺得心疼。”一名村民說。

該村位于大石山區,有2300多人,人均收入較低。目前村里養殖黑山羊、種植野生銀花,但都不成規模。村干部說,村里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事實上公園的用處并不是很大,至少不是目前村里最迫切需要的,他們更希望政府能將錢花在幫助村里發展產業上。

第二是花錢無用。近年來,西部一些地方的果蔬生產發展很快,不少地方規劃建設了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并要求在園區中配套農產品儲藏、加工、物流等設施。

張先生長年將西部一些地方的蔬菜運到廣州批發。他告訴記者,很多地方的示范園區也都配套建設了冷庫,建成后還免費提供給他們用于冷藏蔬菜,但很多冷庫都無法使用。“好多冷庫沒有蔬菜時能夠打冷(即制冷),但裝了蔬菜就不能打冷了,或者是打冷耗時太長。我們的蔬菜要求三四個小時完成打冷,但這些冷庫10個小時都不行。”

據張先生介紹,這些冷庫多數是通過招標方式建設的,造價每個在200萬元左右,使用的制冷設備都是氟機(氟利昂制冷機組)。“行業里私人建的冷庫都是氨機(氨制冷機組),打冷快,同樣規模的冷庫只要120萬元就夠了。這個花錢多,還沒用。”

對此,冷鏈研究專家、廣州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廣海解釋說,因為氟機安全性更好,近年來新建設的冷庫尤其是在城市區域的冷庫多選用氟機。冷庫不能快速制冷,跟選用氨機和氟機沒關系,主要是機器的馬力不夠。

第三是有錢亂用。2014年和2015年,中央財政連續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用于提升土壤有機質,但一些地方在落實這項政策時“簡單粗暴”,完全脫離實際。廣西某縣一位從事水果產銷20多年的農民告訴記者,去年縣里買了很多秸稈腐熟劑,但這些秸稈腐熟劑發下來之后,堆在村委會門口,沒人要,村干部也懶得發。“聽說縣里買秸稈腐熟劑花了上百萬,可農民不需要,就這樣堆著浪費了,這不是亂花錢嗎?”

第四是出現“領補貼專業戶”現象。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涉農優惠措施,有不少是向規模化經營傾斜的,這本是為了避免“撒胡椒面”導致資金過度分散,但有些地方在實際操作中卻異化成“領補貼專業戶”專享的好處。

從事水稻種植銷售6年的關先生說,不少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一些地方出現“有人拿到手軟,有人拿不到”的情況,很多優惠都集中到“拿補貼專業戶”身上,這些專業戶往往有著“龍頭企業”等身份。國家優惠政策和資金下來后,負責部門往往優先通知這些經營者,他們也就“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在這種情況下,還發生了農業部門給“好處”,龍頭企業不愿收的情況。某地一家稻谷加工企業在評上當地龍頭企業的第二年,政府免費贈送了一套烘干設備,企業負責人卻不愿簽收。原因是按照規定,接收了設備,必須要有配套的房間,而企業沒錢建房子。

第五是上下勾結騙取國家惠農資金。為了促進生豬養殖規模化標準化,2007年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僅2014年中央財政就安排了獎勵資金35億元。但這些資金在一些地方卻成了“唐僧肉”。

記者從廣東省人民檢察院了解到,在韶關南雄市,當地畜牧局工作人員主動找到生豬養殖戶,讓養殖戶用不符合條件的養殖場申報“規模豬場小區建設項目”,申領項目資金。畜牧局一干人等為申領者虛構材料,畜牧、發改和財政部門對申報一路綠燈。資金申請下來后,由這些部門和申領者共同瓜分。

在該案中,形成了一條幾乎遍布韶關市下轄各縣(市、區),將生豬養殖戶、農業畜牧部門、發改部門、財政部門乃至社會中介人員串聯在一起的犯罪鏈條,將國家專項用于扶持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1700多萬元資金分食。

第六是成為一些官員錢權交易的工具。記者采訪了解到,原廣東省中山市農業局副局長林成業在2005年8月至2012年5月間,利用手中的農業扶持資金審批權限,收受賄賂并為企業提供便利。據檢察機關介紹,林成業先后收受22名相關企業及單位負責人賄送的人民幣共計125.8萬元、港幣3.3萬元。(半月談記者 吳濤 吳小康)

治亂還需強化公開和監督

——基層惠農資金使用亂象調查

惠農政策落實出現偏差,不僅使資金用在了不該用的地方,還會引起一些負效應。

廣東梅州興寧市檢察院檢察長張炎華說,大多數涉農資金的特點是單筆數目不大,涉及主體眾多。對農民來說,幾萬元的補貼就是一筆大數目了,一旦出現不公平或者貪腐,容易造成大范圍的不滿。

記者調研發現,涉農資金使用存在各種不合理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基層執行人員懶政,二是制度設計上“重花錢輕效果”,三是存在審批驗收“一支筆”的管理缺陷。

江門緣生有機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關向東說,一些項目資金使用不合理,是由于一些地方的農民不知道政策信息,沒有去申請。另外,一些農業部門在分配財政項目資金時,也喜歡關照“熟人”。

這其中除了貪腐問題,也有懶政的因素。“新申請的往往麻煩,填個表格可能就要填幾回,而熟人熟門熟路好辦事,既得人情,又省事。”關向東說。

曾任廣東某市副秘書長的鐘女士說,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說,有項目資金下來就必須要花完,花不完是要問責的,至于花出去效果怎么樣,很多時候考核沒那么嚴格。因此很多項目資金在使用時考慮的就不是有多大效益,而是有沒有花出去,這就難免出現“任性”花錢問題。

還有一些補貼,申報驗收“一支筆”,出問題也在所難免。

比如生豬補貼,按規定須經過申請、審批、公示、驗收等多個環節,縣級管理部門上報后還有省市兩級審查。但現實中,上報哪個養殖場、審核驗收是否合格基本都是由縣一級管理部門說了算,到地市一級主要是從程序上審查材料,到省一級就更不可能逐個項目實地審查,材料合格就按上報的名單下撥資金。

基層干部群眾和專家認為,陽光透明是最好的監督,但當前一些信息公開內容模糊、渠道“偏冷”,應進一步深化信息公開,使其具體化、便捷化。要讓信息不僅僅停留在官方網站、政府大院,而是要進村入戶,入眼入心。

興寧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賴建華說,生豬補貼等惠農項目資金雖有按規定公示,但往往局限在相關部門官方網站、地方媒體上,農民不可能天天盯著這些網站和媒體,加上相關宣傳資料沒有做到進村入戶,導致信息不對稱,給違規操作留下了空間。

賴建華、關向東等人呼吁,惠農政策和資金使用必須公開透明。一是公開內容要全面,其中應包含當地經營者可享受哪些政策和資金、申請條件、上一年度有關資金的使用明細等,讓廣大群眾對有多少扶持政策和資金、能給什么人、給了誰、給了多少、為什么能拿到等情況都清清楚楚。

二是公開途徑要多樣化、接地氣。對中央及省市出臺的各種惠農政策,當地主管部門應該在企業和農民方便閱覽的公開場合予以公示,而不是僅僅在官方網站上一放了事。

同時要盡快改變一些部門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缺乏有效外部監督的現狀。基層干部建議,應創新機制,強化紀檢監督、群眾監督、新聞監督。尤其是廣大農民群眾,惠農資金使用與其利益密切相關,完全可以調動他們參與監督的熱情和積極性。

另外,一些專項資金的使用方式也可以更加靈活。如土壤改良補貼,廣西融安縣金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吳倫忠建議,可以在一些地方試點,將專項資金拿出來作為獎勵基金,分類設定土壤改良目標,比如土壤中的有機質達到3%,每畝給予多少獎勵。這樣一是規則透明,避免暗箱操作;二是提升參與積極性,避免“政府熱政策,農民冷眼看”。(半月談記者 吳濤 詹奕嘉)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基層惠農資金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