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磚廠涉嫌從漢帝陵取土燒磚 工人:埋皇帝的土質量好
磚廠就地取材用黃土燒磚,多年來取土面積不斷擴大,范圍向不遠處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渭陵延伸,這一現象被一名文物愛好者觀測衛星照片發現,并在網上公開。一位曾參與渭陵調查勘探的專家認為,磚廠取土已侵入了渭陵的建設控制地帶,這一區域屬于渭陵陵園夯土垣墻。“磚廠不僅破壞了2000多年前的陵園垣墻,還用垣墻夯土來燒磚售賣,這太荒唐了。”
磚廠
渭陵附近就地取材燒磚
漢元帝(西漢皇帝劉奭(shì))渭陵位于咸陽市渭城區周陵街道辦,在西咸新區規劃中,渭陵及附近的9座西漢帝陵被劃入秦漢新城的保護范圍。自西安進入咸陽迎賓大道后一路向北,即可看到渭陵陵園內的封土。封土西南方向不遠處,就是一家磚廠。村民介紹,這家磚廠叫周陵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建于1976年,據說是咸陽市規模最大的磚廠。
12月10日,一名在此工作了10余年的工人稱,磚廠一直挖附近的土燒磚。磚廠的東北方向,就是渭陵內的帝陵封土。
“如果買黃土,還要加上材料費、運費,實在不劃算。”工人表示,此前磚廠一直就近取材挖掘黃土。“燒出來的磚質量好得很,附近都是埋皇帝的,土質沒問題。”
執法部門
責令停止取土 是否違規需調查
磚廠取土范圍不斷向渭陵方向擴展,這一情況被一名北京的文物愛好者張弛(化名)看在眼里。今年6月,張弛在微博發布了一張衛星照片,標注了磚廠的取土范圍已經越界,“西漢元帝渭陵陵園本體持續遭受磚廠蠶食”。這一情況很快被咸陽市文物旅游局掌握。
咸陽市渭城區文物稽查大隊一名工作人員證實,6月24日,稽查大隊接到上級轉來渭陵遺址遭磚廠取土破壞的督辦案件。經過調查,磚廠取土深入渭陵建設控制地帶20余米,7月2日向磚廠下發了停止侵害通知書,責令其禁止向東側挖掘取土。
12月7日,張弛繼續在網上發布渭陵周邊衛星照片。根據他的測算,2015年9月12日至10月9日近一個月的時間內,磚廠繼續挖掘取土1000余平方米。12月9日,咸陽市國土、環保、文物旅游等部門工作人員到現場督辦,面對新的取土痕跡,磚廠相關人員解釋稱,這是附近農田灌溉導致的塌方。但這一說法并未被稽查人員采信。磚廠一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磚廠取土獲得采礦證,并且是在國土部門規劃的范圍內取土。負責人出示的一份規劃圖紙顯示,磚廠獲批的采集粘土地帶位于渭陵西南方向,圖紙標明了渭陵的保護范圍,但對建設控制地帶并未提及。
12月10日,咸陽市國土資源局渭城分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取土是否涉及文物保護范圍還需要調查。
專家
保護規劃較慢致執法被動
曾參與調查勘探的專家介紹,當前帝陵保護規劃往往是成熟一個,批復一個,而每個規劃從編制到實施需5年左右。目前在渭陵發現的垣墻遺址已超出了此前公布的建設控制地帶。“磚廠取土一旦超過了建設控制地帶,就肯定破壞了垣墻遺址。”
咸陽市文物系統一名專家認為,從帝陵保護現狀來看,保護范圍不明,規劃較慢,是文化遺產受威脅的重要原因。“因為不清楚遺存分布狀況,不少帝陵的保護范圍都只是一個大致范圍,一些該劃入保護區域的沒有劃入。”因生產活動造成的文物遺址破壞動輒成為既定事實,對遺產的保護執法反而陷入被動的尷尬境地。
同步播報
37年考古終出報告:佐證五千年中華文明
《襄汾陶寺——1978-1985年發掘報告》于12日正式出版,備受考古界關注。陶寺遺址位于山西南部臨汾市襄汾縣城東北約7公里的陶寺鎮,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以上。1978年起,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山西隊與山西原臨汾行署文化局合作,對陶寺遺址做了大規模發掘,獲得陶器、石器等數量繁多的精美文物。特別是紅銅鑄造銅鈴與類似文字符號的發現,引起海內外關注,也為中華文明的起源與禮制研究,提供了珍貴的重要材料。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副所長白云翔認為,歷經37年、兩大階段的陶寺遺址考古發掘,提出了一條較為完整的系列證據鏈,表明陶寺遺址在年代、地理位置、都城內涵、規模和等級以及它所反映的文明程度等方面,均與文獻記載的堯都有相當高的契合度。陶寺遺址的一系列新發現,成為佐證“五千年中華文明”的重要依據,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核心的重要源頭。
編輯:陳佳
關鍵詞:磚廠涉嫌 從漢帝陵 取土燒磚 埋皇帝 土質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