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3座大橋為何7年大修3次
群眾質疑橋梁質量有問題;省公路局稱原設計無法滿足實際需要
車輛駛過大橋本版圖片均由 首席記者 金奉乾 攝
全長103.164公里的國道211線環縣甜木段是我省慶陽連接寧夏銀川和陜西西安的運輸大通道。然而,國道211線環縣甜木段白草灘1號、2號橋和趙莊1號橋3座大橋建成通車后,在短短的7年時間內先后經歷過3次大修。當地群眾質疑:這3座大橋頻繁大修,存在質量問題?針對這一質疑,本報記者趕赴慶陽環縣對此事展開實地調查采訪。
群眾質疑: 7年修3次大橋存在質量問題
12月17日下午,記者來到白草灘1號橋附近拐彎處的環縣甜水鎮白草灘自然村李治蓮的家附近采訪,李治蓮告訴記者,今年4月,國道211線環縣甜木段白草灘1號、2號橋和趙莊1號橋3座大橋被封閉,現場豎起了橋梁維修施工通告牌,施工單位也在現場設置了警示牌:“危橋,非施工車輛嚴禁駛入”。李治蓮說到:“今年維修橋梁的陣勢很大,不僅有挖掘機,而且橋上還有巨大的鋼架結構,人家說的什么加固、升級改造這些我們都不懂,可我們知道,橋梁如果沒有問題維修它干啥呢?”在寧夏吳忠市工作的李師傅,每周都要開車回環縣洪德鎮老家,“這段國道上橋很多,其他橋都沒啥問題,唯獨這3座橋老出問題。維修施工的那段日子里,堵車真的把我們跑車的給害苦了,有時候連水都喝不上。”李師傅還說:“提起回家我就頭疼。好好的橋干嘛接連大修?”
國道211線環縣境內共有大小橋梁20余座,是不是其他橋梁也和甜木段白草灘1號橋等3座大橋一樣遭遇頻繁維修呢?12月19日記者對洪德大橋、山城1號橋、馮叉溝1號橋、馮叉溝2號橋等近10座大橋進行了查看。記者發現,盡管這些大橋橋體略顯陳舊,橋側護欄一端的防護鋼管有零星脫落,但是,大橋并未出現橋面坑洼不平和裂縫等情況。大橋附近村民表示,這些橋通車時間都超過10年了,也未見封閉大修過。
省公路局:三座橋梁原設計符合規定
針對群眾的質疑,12月18日上午,環縣公路管理段段長李朝榮表示,3座大橋的所有權歸甘肅省公路局,環縣公路管路段只負責日常養護,大橋是否存在設計和質量等問題他不清楚。他還說:“國道211線甜木段每天通過的車輛超過7000輛,車流量大、超載車輛多是事實,肯定會對大橋造成一定影響。”12月21日上午,甘肅省公路局辦公室副主任顧建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群眾質疑和媒體反映的這三座橋“自2008年建成通車至今先后經歷三次修補”的情況屬實。顧建林說,3座橋梁原設計符合《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定。那么,三座大橋到底有無設計和質量問題?顧建林說,三座大橋的三次提級改造項目審批手續等建設資料完整、連續、真實,建設程序符合國家相關規定。橋梁維修的主要原因是設計承載能力儲備較低,3座橋梁設計限載為55噸/輛,但通車后實際情況為大部分運輸車輛載重超過限載標準,甚至最重超載車輛達120噸。2015年完成的橋梁提級改造工程措施是必要的,符合交通量發展和交通運輸結構組成的實際需要。
調查組:原技術標準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為了客觀、公正的調查論證3座橋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會同慶陽市政府、省交通運輸廳組成由省內交通建設領域權威專家參加的調查組,赴現場開展調查和論證,省公路局發布的《國道211線慶陽環縣境內三座橋梁工程質量調查情況》顯示,3座橋梁造價2268.04萬元,該項目于2005年10月開工建設,2008年11月進行交工驗收并通車運營。3座大橋第一次維修在2009年9月實施,當時維修是因為3座橋部分T梁裂縫寬度大于0.1毫米的規范規定值。第二次維修加固在2011年5月實施,因交通量和重載車輛迅速增長,為進一步提高橋梁的承載能力儲備,增強橋梁安全性,對3座橋梁進行處治。第三次提級改造在2015年4月開始實施,2012年以來,甜木路交通量和重載車輛增長迅猛,尤其是超載車輛數量和載重量劇增,最大超載車輛達到120噸。3座橋梁原設計荷載采用公路-Ⅱ級技術標準,已不能滿足實際需要,2015年4月省公路管理局組織對3座橋梁上部結構進行提級改造,以達到公路-Ⅰ級汽車荷載設計標準。2015年11月14日3座橋梁通過交工驗收,11月15日恢復通車運行。(西部商報 首席記者 金奉乾 實習生 姚淑慧)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