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集·言論集·言論
陳昌智: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
“建立促進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的長效良性機制,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快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著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陳昌智于1月10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發表致辭時對民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
陳昌智
陳昌智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階段。本屆論壇以“開局十三五:新階段、新動能、新機遇、新福祉”為主題,既符合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也是支持民營經濟加快內生創新,實現驅動發展,助推經濟轉型升級要求。
“2015年,受國內外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處于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探底期’。種種跡象表明,支撐我國經濟高增長的因素已經和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經濟面臨高位下行的巨大壓力。”陳昌智分析道,制造業深陷困境,PPI連續48個月下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去年1-9月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7% ,PMI制造業指數仍處于50%榮枯線下方且處于歷史同期低位。工業行業產能過剩已經從局部行業、產品過剩轉變為全局性過剩。有調查顯示,由于成本上升,制造業也出現了轉移趨勢。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大約三分之一的制造企業計劃把工廠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國家和地區。
陳昌智認為,當前,我國經濟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民營經濟是有效破解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活力不強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依托。
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321.5萬戶,比上年同期增長14.1%,其中企業389.5萬戶,增長19%,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7萬戶。到2015年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中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比規模以上工業高2.1個百分點;2015年1-10月份,規模以上私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2%,好于同期整體工業企業盈利水平。尤其是非公企業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不斷凸顯,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從1990年的2263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2.5億人,增長了10倍。民營經濟已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
為推動民營經濟健康快速發展,中央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方針政策,從產業指向、融資方式、稅收政策以及簡政放權等多個方面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民營經濟發展環境逐步得以改善。具體表現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了市場營商環境;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改善了投資創業環境;稅收優惠政策減輕了民營企業稅負;新三板拓寬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等。
但是,陳昌智也表示,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依然存在。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嚴重,相關領域民營企業經營困難,轉型升級壓力很大。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存在。業務成本、利息支出等經濟成本上升已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首要因素。雖然國家針對民營企業出臺了簡政放權、減稅減負等一系列政策,但難以落實到位。
對此,陳昌智建議:
一是進一步推進政府部門簡政放權。要改進政府行政管理方式,減少行政對市場及其主體經營活動的干預。堅持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對市場主體堅持法無禁止即可為。在資源配置、企業經營活動方面,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減少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項目,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清理和修訂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使政府從“監管者”轉變為“服務者”,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樹立政府的契約意識,履行政府與民營企業簽訂的合同,增強社會對政府的信任。
二是鼓勵非公有資本參與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作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去年國家印發并對外公布了《關于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意見》,這項工作意義重大。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國有資本,有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夯實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微觀基礎。具體操作上應消除各種政策體制障礙,拓寬非公有制經濟投資領域,鼓勵和引導非公有資本投資主體通過出資入股、收購股權、認購可轉債、股權置換等多種方式,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或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增資擴股以及企業經營管理。
三是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目前,我國各種社會組織、中介組織在經濟社會中發揮了較大作用,但問題也比較突出:有的政社不分,行政化傾向嚴重;有的利用政府部門授權形成對商業服務的壟斷而謀取高額利潤;有的服務時間長、收費高、質量差、責任不承擔等。因此,要培育發展社會中介服務體系:首先,逐步減少其“官辦”和“壟斷”色彩,分清政府職能與市場中介組織的角色定位。其次,扶持民間中介機構發展,培育和發展多層次、多方位滿足中小企業需求的社會中介組織。第三,要約束和規范社會中介組織的行為,促進社會中介組織自律管理。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陳昌智 經濟 轉型升級 民營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