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北京兩會專題報道 2016北京兩會專題報道
北京政協委員熱議疏解非首都功能:避免大拆大建
委員熱議疏解非首都功能就古都保護、人才引進、文化建設提出建議
“十三五”時期,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作,也是參加市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委員們重點關注的領域。1月20日,北京晨報記者采訪了多位政協委員,大家圍繞疏解中的古都保護、疏解后的建筑利用以及人才結構調整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專職副主委、北京市政協副秘書長方炎
疏解同時保護古都風貌
明晰北京古都在世界人類文明史上的特殊地位,保護好舊城這一文化遺產,對于指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工作意義重大。方炎表示,今年市政協全會上,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將提交黨派提案,建議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工作中重視古都風貌保護、文化遺產保護。
方炎表示,非首都功能在北京舊城內不斷增多,造成了對北京古都的深度破壞。一些文物保護單位或文化遺產資源因為歷史原因被不合理使用,直至今天還在持續造成對遺產的破壞,這樣的情況必須在疏解中得到解決。這項工作不僅僅需要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大氣力去做,同時還要得到國家機關各大部委、國家企事業單位等多方協助。
方炎強調,對于舊城內被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應該設立騰退時間表。通過一些單位釋放占用的文物保護單位或文化遺產資源空間,更好地推進舊城文化遺產保護。今后,也應當不再在舊城區新建任何大型商業娛樂場所,不再向舊城內新遷入大型機關和高等院校及研究機構。
另外,政府部門應在疏解工作中列出需要保護的文化遺產清單,做到心中有數。這一清單要與時間表密切結合。
再有,對破壞舊城文化遺產保護要做到常態執法、違法必究、社會監督。文物執法部門對于破壞北京舊城的一切行為應該嚴格執法,做到違法必究。建議將舊城文化遺產的巡查、巡護,納入到城市網格管理體系中,做到常態執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市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彭麗紅
借疏解之機調整人才結構
彭麗紅表示,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涉及到疏解人口的問題,在人口數量上要實行總量控制。但不應因為控制人口,把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大門堵死。應該借疏解低端產業、調整產業結構的機會,調整人才結構。“從事低端產業的人群應該逐漸減少,而高層次的人才還要大力引進。”
彭麗紅認為,北京作為科技中心、文化中心,要在全國起到引領作用,這就更需要吸引高層次人才和國際頂尖人才進入北京,支持首都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她說,近年來,本市很多部門都對引進人才給予了資金補貼,但從效果看,實際引進人才層次并不高。
如何吸引高層次人才留在北京生活發展呢?彭麗紅認為,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花了很大代價引進的人才,由于目前城市在交通、環境等等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得人才沒有留住。”
彭麗紅建議,疏解非首都功能,減人的壓力很大。圍繞四個中心建設,應協調減與增的關系。疏解低端產業的同時,還需加大吸引高精尖產業人才的力度,優化人口結構,使北京真正成為匯聚世界一流人才的高地。
同時彭麗紅還建議大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制定新時期北京引進人才新標準;統籌配置財政支出中分散于各部門各環節的人才資金,提高使用效率。
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民進北京市委常委王報換
提高疏解地區文化吸引力
“十三五”期間,北京核心區的非首都功能將有序疏解,計劃到2020年,北京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這意味著大量人口將遷出核心區,居住在相關疏解地區。
王報換表示,目前承接疏解功能的地區正在規劃建設中,包括北京的通州行政副中心、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興新航城等。然而,根據規劃的內容和相關調研,可以發現,疏解地區的文化建設尚有不足。
王報換認為,潛在的遷移人口正處在觀望階段,疏解地區能否提供足夠的吸引力,促使這些人下定決心離開核心城區,對北京人口疏解意義重大。根據對已遷移人群和潛在遷移人群的訪談發現,他們對產業、交通、醫療、教育等方面的發展較為樂觀,但是,對疏解地區與北京核心地區的巨大文化落差,感到擔憂。
針對疏解地區的文化建設不足的現狀,王報換建議,政府綜合提升疏解地區的文化吸引力,為遷移人口提供良好的文化人居環境,提高遷移積極性。增加疏解地區與北京核心區的文化合作,擴大核心區文化資源的輻射面,一體化發展,縮小差距。配套建設公共文化設施,提供豐富、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加強本地特色文化的挖掘與創新,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氛圍,增強遷移人口的文化認同。
市政協委員、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建筑師鄭實
重視疏解后既有建筑利用改造
鄭實表示,隨著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加快進行,中心城區不少原為商業或者行政功能的建筑物將改變使用功能和使用對象。未來這些建筑新的使用功能是否適合,無疑是首先要考慮的要素。另外,新的功能需求勢必面對新的改造需求。
鄭實認為,建筑改造在以滿足新功能需求為目標的前提下,不僅是進行技術上可行性和造價是否經濟的評估,更應該以最少的改動和材料來實現。要保證建筑改造符合綠色環保低碳可持續的要求。對此,不僅應減少和避免拆除重建,更應注意不要產生新一輪的大翻修,甚至以改造之名行新建之實。
鄭實建議,新建筑的使用性質和功能的確定,應該根據是否符合首都定位、城市規劃配置要求、市場需求情況等幾方面的需求來判斷。有關部門要結合專業技術支持,按照綠色建筑改造的原則,提出既有建筑材料利用率的具體評價指標,根據使用對象和性質,分門別類提出強制性規定或者推薦性指南,同時還要制定和落實監督機制。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 楊奕/文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征/攝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北京市政協 政協委員 疏解非首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