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農科樣本”說明啥

2016年01月25日 16:22 |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中國農科院的改革實踐證明,科技體制與其被動改不如主動改,局部改不如全面改,晚改不如早改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工作會議上傳出好消息,該院原始創新能力快速提升,取得多項領跑國際同行的原創性科學發現,產生了重大國際學術影響。這得益于該院實施的科技創新工程,這一工程由財政部和農業部支持,是第三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工程。

科技創新工程實施前,由于缺乏穩定的財政支持,農科院科研人員的科研工作基本上是跟著錢走,什么地方給錢就給什么地方干什么樣的事,形成了小作坊、碎片化、各自為政、小而全的局面,不同研究所之間的交叉重復研究十分普遍,不能很好地體現農業科研“國家隊”的作用。

實施科技創新工程,改革原有的科研模式,并非一帆風順。有的科研人員認為,經費穩定支持,不就是走“回頭路”,吃“大鍋飯”嗎?是改革還是倒退?一些經費相對充足、小日子過得不錯的課題組認為,就應該鼓勵課題組自己尋找科研項目,他們擔心穩定經費支持后,科研經費反而比以前減少。

農科院采取逐步探索,穩步推進的方法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取得顯著效果,被稱為全面深化改革的“農科樣本”。他們的做法給人以啟示。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針對國家對農業科研的重大需求,將全院原有的1026個課題組調整優化成315個科研團隊,解決了“大科研,小作坊”的問題,進一步凝練了科研方向和主題。

二是試點先行。在全院近40個研究所中遴選條件較好的研究所先行試點,鼓勵大膽探索。對從事基礎研究的人員,把發表論文的質量和數量作為主設計指標;對從事關鍵技術和裝備開發、產品設計人員,則可按專利、產品、標準等的數量、質量和效益考核;對于成果轉化人員,則按其推廣品種、轉化成果、轉讓技術與專利所帶來的經濟效益考核。這種科學合理的人性化考核評價,使科研產出成倍增加。

三是不斷總結經驗,加強交流和培訓。在實施創新工程過程中定期不定期舉行經驗交流,各所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既能使好的做法及時推廣,也避免了一些改革再走彎路。

“十二五”期間,農科院共獲國家級科技成果30余項,發表SCI論文接近8000篇,授權專利3700余項,是“十一五”期間的5倍多,審定農作物新品種470余個,培育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細毛羊新品種,北京鴨配套系、中蜜1號配套系和試驗用小型豬近交系種群,打破國外畜禽品種壟斷我國市場的格局。

中國農科院的改革實踐證明,科技體制改革不是要不要改,能不能改的問題。與其被動改不如主動改,局部改不如全面改,晚改不如早改。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農科樣本”中國農科院 改革實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