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搶紅包成新年俗,是錦上添花

2016年02月15日 13:44 | 來源:南京日報
分享到: 

據微信官方統計,猴年春節期間(除夕到大年初五)微信紅包總收發次數達321億次,總計5.16億人通過紅包與親朋好友分享節日歡樂。較羊年春節6天收發32.7億次增長近10倍。有人形容,搶紅包大有成為春節新民俗之勢。不過也有觀點稱電子紅包是“親情割裂者”,不僅沖淡了年味,還喧賓奪主,占用了太多團聚時光。

從咻一咻爭搶敬業福,到親友群里的大接力,不可否認搶紅包已經從前兩年的“伴奏曲”,漸漸演變成了“主題歌”。某種程度上,紅包重構了中國人的春節場景,創造了新的民俗。但究其根本,搶紅包的內涵仍然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仍然依附在人情社會交際網絡之上,起到激活、催化的作用。所以說搶紅包顛覆傳統、割裂親情并不恰當,它沒有這么大威力,更不具備這樣的屬性。無論何種形式的電子紅包,于傳統而言都是錦上添花。

所謂民俗,是指傳承于民間,世代相襲的文化事項,包括節慶的飲食、利益、文體活動等等。民俗在形成后具有相對穩定性,可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社會發展而發展,隨生活方式的改變而變異、消亡。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末以來民俗的形成和發展不斷加速。想想看,看春晚過除夕成為中國人的新民俗,不過才30年光景;短信拜年、電郵拜年只火了十幾年就已然式微。只要大家喜聞樂見,昨天的時尚就是今天的民俗,今天的時尚將是明天的民俗。

作為一種新生民俗,搶紅包還未形成固定規范或標準模式,也有待于磨合改良,但在一切互聯網化、數字化的當下,電子紅包已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不可逆轉。有人將變化歸功于馬化騰、馬云,可即使沒有他們,也會有其他人和其他公司跳出來,推動傳統習俗的變革,這是歷史發展、科技進步的必然。對此我們只能欣然接受,不必逆潮流而行。

年味變濃變淡,是主觀上的感受。不會用智能手機的老人們,會覺得年輕人埋頭屏幕少了溝通。然而對很多年輕人來說,他們面對那些不太熟悉的遠房親戚、很少走動的叔伯兄弟時,很難找到多少共同話題。這時加個微信發個紅包,能迅速打破隔閡活躍氣氛,“年味”一下子就來了。當然,任何事過猶不及,為了不冷落家中長輩,把握好分寸非常重要。事實上,猴年春節不少爺爺奶奶輩也參與到紅包狂歡中,數據顯示,60后發送紅包超1.66億次,60前發送紅包達0.96億次。“互聯網+紅包”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北大教授段寶林說過一段話:“民俗就是一種生活美,我們一方面要發揚傳統,把傳統文化中最好的東西繼承下來,另一方面還要結合新的生活需要、新的生活條件不斷創新,使節日生活既有傳統韻味兒又有現代氣息。”搶紅包就是這樣的創新,科技讓生活更美好,永恒不變的則是傳遞祝福、祈求吉祥的心意與內涵。(劉大山)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搶紅包成新年俗 微信紅包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