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原標題:西安媳婦談回農村婆家過年:有點發蒙但沒走
婆家在農村的西安媳婦 下鄉過年有點蒙但沒走
過年期間,一則“上海女孩跟男友回農村過年 見第一頓飯想分手”的網帖,成為一個熱點話題。隨著春節假期的結束,城里媳婦紛紛從農村公婆家返城上班,記者昨日采訪了一位老公在農村的西安媳婦,談談下鄉過年的經歷。
下鄉過年 第一次也有點發蒙
“上海女孩遇到的局面,和我當年差不多。盡管能夠理解,可我還是覺得她的做法有些不近人情。”西安市民高女士說。
高女士今年33歲,父親是公務員,母親從事餐飲生意。丈夫崔斌的老家在山東濰坊,父母都是普通農民。認識崔斌第一天,高女士就知道他家在山東農村,經濟情況并不理想,可自己看中丈夫腳踏實地又心地善良,因此父母當初并沒有反對他們在一起。
“2005年,我第一次陪他回老家過年。那會兒還是以女朋友的身份。”高女士說,從西安坐火車到濰坊,下了火車還要倒幾次車才到縣上,兩個人提著行李在寒風里站了很久,才等到了縣里到鎮上的公交車。“鎮上距離他家還有一段距離,柏油路坑坑洼洼的,我坐在三輪摩托車上,一路上感覺五臟六腑都要被顛出來了。”
一路顛簸,下車后第一眼看到的是舊舊的房子,屋里和屋外溫度幾乎沒什么差別。高女士有點發蒙,可看到男友父母,自己還是表現得很高興。“這是起碼的教養,心里再不滿意,也不能當著人家父母的面表現出來。”
習慣之后 體會到淳樸熱情
鎮上只有一個澡堂,過年期間還不開門。北方農村的旱廁也讓高女士上廁所時別扭不已。語言不通,一家人聊天時,自己只能傻笑附和……盡管有種種不便,可接下來共同生活的幾天,高女士慢慢習慣了農村生活,也漸漸體會到了農村人待客的淳樸熱情。
“在城里住久了,到農村感覺過年的氣氛,其實也挺有意思的。”高女士說,年三十晚上家家戶戶都放鞭炮,可第二天照樣是藍天,空氣一樣透明。大年初一一大早,所有小輩都要去給長輩輪流磕頭拜年,這些充滿濃烈儀式感的禮節,讓城里已經淡得沒味道的春節又生動起來。
農村人的淳樸熱情,一點點感染了高女士。“丈夫兄弟三個,全部在外求學打拼,老人靠種地供養了三個大學生,有多不容易大家都能想到。聽丈夫說,他們兄弟不在家時,父母連肉都舍不得吃。但我回去的那幾天,飯桌上每頓都擺著好多菜,公公甚至還把家里唯一的一頭豬宰了。”高女士說,為了迎接他們回去過年,公婆把家里齊齊修整了一遍,房子雖然舊,但打掃得很整潔,還換了新床單被罩,鋪了電熱毯。這種種細節都讓她感動。
“我能理解發網帖那個女孩當時的反應,因為我第一次回山東時心中也蹦出過那樣的念頭,也想轉身走掉。還好老公提前跟我打過‘預防針’,公婆的熱情也慢慢化解了我的別扭。所以我當時沒有轉身走掉,沒有因為眼前而放棄一些更長久的東西。”高女士說。
價值觀一致才能長久
“那位上海女孩的做法本身并沒有什么大錯,但從戀愛婚姻的角度來說,這個女孩的問題就在于對自己了解得不夠充分,對男朋友的了解也不夠。”陜西天語婚姻家庭咨詢培訓學校校長安新愛認為,一段成熟的伴侶關系,首先現實基礎一定要牢靠。針對網友從此事引發出的“門當戶對”觀點,安新愛說,這有一定道理,但現代社會的門當戶對,更多指的是男女雙方的價值觀、消費觀一定要一致,精神上能夠互相溝通,這樣才能維持長久的關系。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