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无码色播在线观看,亚洲成av人无码不卡影片一,澳洲精品不打码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消逝的民俗不可能簡單復活 需要注入新內涵

2016年02月18日 11:21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對話人: 姜 赟 本報評論員 田東江 南方日報評論員


姜赟:年后上班,同事們不免聊起家鄉年俗。對于保有特色年俗的地方,大家總是抱以羨慕的眼光。不知廣州過年有什么特色的年俗?


2008102514573068625


13-120910120018


84afd1ae35410d25f0c682d3b66da74d


0942593512

2012031020384238428

a20278472_01000


U6230P1134DT20120229105826


田東江:“廣州過年,羊城看花。”如果問廣州過年最顯著的特色是什么,相信對廣州稍有了解的人們都會脫口而出:花市。可以說,花市是廣州傳承得最好的一項民俗。明末清初屈大均的《廣東新語》對花市已有記載,但彼時“所賣止素馨,無別花”,與今天的姹紫嫣紅開遍不可同日而語。本地人叫逛花市為“行花街”,像我這樣一些落籍于此的“新客家”也不免被感染,因為在這里,“未行花街不算過年”,花市已成市民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結。


姜赟:想來,廣州的“行花街”與北京的“逛廟會”,異曲同工。然而,不少地方的年俗逐漸被淡忘,日益被“簡化”或“商業味”過濃,不禁讓許多人吐槽年味兒變淡,開始對兒時進行耐人尋味的集體懷舊。


田東江:確實,傳統節日的魅力,正在于其所關聯的民俗事象。我常常想,振興或光大傳統節日,勢必該將民俗作為一個抓手。雖然民俗從歷史中走來,身上免不了帶些糟粕之類,但有趣的、積極的成分仍然不乏。像廣州花市這種在歷史上幾乎沒有中斷過的民俗,要把它們很好地繼續傳承下去。與此同時,復活那些正在或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然而仍充滿著正能量的民俗。還以廣州而言,如今四五十歲的中年人都還有兒時在除夕“賣懶”的記憶。“賣懶,賣懶,賣到年卅晚。人懶我不懶!”賣懶,實際上是要去除自己身上的惰習,以期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勤奮。這種相當有趣的民俗事象,可惜如今只停留在追憶里。


姜赟:一些舊民俗沒有了,但會出現一些新民俗,正如一些學者所言,“文化就是這么增增減減地流動著”。年俗里裝著中國人的倫理情感、生命意識、文化認同,這些才是年味兒不變的主題。當然,也有人看到,不同形式對主題的強化作用是不一樣的,只強調主題而忽略形式,就會有“過年與平時沒啥兩樣”的慨嘆。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著年味兒的濃淡變化?


田東江:在我看來,年味的淡與濃取決于人們參與程度的淺與深。引申說,對任何傳統節日都是如此。如今眾多傳統節日讓人意興闌珊,某種程度上在于少了這種參與感,大抵只剩下“吃”之一途:過年是年夜飯,正月十五吃元宵、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餅,諸如此類。而在從前,就連節日食品制作本身也是一種參與,現在則“得來全不費功夫”,于是能吸引眼球的,成了各地年夜飯的預訂如何火爆。在生活水準早已“天天都像過年”的時代,傳統節日到來之時可不就是索然無味?


傳統節日在形成階段所遵循的是自然節律,但是在發展與演變之中,其文化意義便逐漸占據了主導。這種文化意義通過節日民俗得以展示,而節日民俗的功能,既能夠使其社會成員產生相應的文化認同、分享文化認知,也能夠使相互之間分享情感。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亦在于此,我們尤其不可小看了其中的“繁文縟節”。


姜赟:讓年味兒更濃,是人們在變動不居的時代里尋找恒定價值的一種呼聲。我們該如何使這種期待照進現實?


田東江:讓某些消逝了的民俗復活,實際上正是光大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這也是傳統節日理應承載的文化使命。世易時移,消逝了的民俗不可能是簡單的復活,需要甄別,也需要注入新的內涵。總之,振興或光大傳統節日,一味地慨嘆不行,一味地喊口號也不行,要找到切入點、發力點。倘若現代人特別是青少年對傳統節日民俗懵然無知,不僅年味會越來越淡,而且所有傳統節日的前景都不免讓人堪憂。這樣的話,振興無從談起,傳承還有中斷之虞。


編輯:陳佳

關鍵詞:消逝的民俗 不可能簡單復活 需要注入新內涵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