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專家:北京風道吹霾治標不治本 或加重周邊污染
原標題:城市通風廊道引來“北京藍”?
去年初有人提出,北京建設城市通風廊道吹走霧霾;近日又有消息稱,北京將建設“5條寬度500米以上的一級通風廊道”“多條寬度80米以上的二級通風廊道”……2月26日,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數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振強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用城市通風廊道來治霾很難標本兼治,規劃實施與目標達成具有較大不確定性;規劃、設計、立項、審批、實施、建設和使用等流程,缺少系統性的政策保障和參照標準。
供暖季北京霧霾嚴重。環境監測數據顯示,去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北京PM2.5濃度比2014年同期上升約75%。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祥德說,去年11月至12月,北京平均風速1.7米/秒,為歷史同期第一小;小風日數47天,為歷史同期第一多;相對濕度70.1%,為歷史同期第一大。
從數據看,北京霧霾重與風小“掛上了鉤”,那建設城市通風廊道是否會有吹走霧霾之效?
徐振強說,嚴格意義上講,這屬治標不治本。即使一時風進霾退,“北京藍”重現,也不能成就藍天新常態。京津冀地區霧霾頻發,污染排放是內因、氣象是外因。排污企業、單位和個人嚴格按照環境標準和環評要求等排污,才是治霾根本,削減污染負荷、改善環境容量和突出“微創型”治理才有助于治本。“而且建設城市通風廊道規劃是按照當前現狀和城市發展制定的,但北京未來10年,乃至20年城市肌理變化,特別是北京周邊區域城市結構會發生改變,無法充滿信心地確認通風廊道規劃能支撐未來10年或20年后的北京城實現藍天,其中的不確定性十分顯著。”
“城市規劃和大氣環境方面專家、行業主管部門應集思廣益,醞釀科學適用的解決方案。”徐振強強調。
據規劃,5條500米寬的一級通風廊道從北向南穿北京城而過。徐振強質疑說,如此大尺度的廊道從北京部分核心區穿過,將對城市現有風貌造成顯著影響。用地性質如何選擇分配,如果僅設為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就“宛如城市傷痕”;建成水域或結合綠地形成廊道,水源問題如何解決?用地需整治,用地性質和拆遷等“更新”成本如何協調消解?
還有與周邊地區協調問題。環境監測發現,北京南部、保定東北部、廊坊市區三市交界處存在“熱點區域”,即霧霾“最先污染、污染最重”區域。徐振強說,即使通風廊道有效,但廊坊、保定等城市空間、產業規劃不能與之實現良好對接,空氣污染從北往南吹,很可能會加重北京南部、保定和廊坊等區域的PM2.5污染程度。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說:“污染物濃度與風速成反比。高樓群確實會導致風速減小,使污染物濃度上升。”但他認為,增加風的流動,并非只能讓城市“開膛破肚”。“很多國家城市里有大公園,如紐約曼哈頓的中央公園,占地約5000多畝。公園里溫度相對較低,周邊摩天大樓溫度相對較高,溫度差引起了局地的風。”
徐振強對柴發合的觀點表示贊同。與其對北京城區大規模“動刀子”,尋求不確定結果,還不如用“微創”手段,對城市做微調節,實現微循環,達到減塵削塵目的。“污染重地區,可在墻體上涂強吸附材料,吸附后污染顆粒隨重力落下,通過墻下管道輸送走;商業大廈密封性好,室內空氣流通少易污染,可在大廈頂部安裝削減空氣污染設備,獲得清潔空氣可銷售給大廈,作為大廈新風系統‘好空氣’補給等。”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通風廊 北京 霧霾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