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發布廳>全國政協>觀點 觀點
全國政協常委林毅夫:“十三五”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前景可期
3月6日,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就當前經濟形勢及改革發展任務給出了他的分析判斷,用一組翔實數據和比較結果,駁斥了少數國外經濟學家拋出的“唱衰中國論”,認為解決好目前存在的問題,“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仍能夠保持中高速增長。
林毅夫表示,最近國外有種聲音唱衰中國。其論據是,2010年以后,中國經濟增速節節下滑,去年增長速度為6.9%,是25年來增長速度最慢的。在下行壓力加大的同時,自去年以來,股票市場、人民幣匯率等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波動。于是乎,有“唱衰中國”的人把經濟增速下滑歸于中國體制、機制和增長模式問題造成的。他認為,作為一個轉型中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確實存在不少結構性問題,不容回避。也正因為如此,要按照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中國經濟在2010年以后出現減速,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外部及周期性的因素。
“2010年以后,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但在這一時間段,包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在內的金磚國家都在下滑,而且下滑得比中國更厲害。比如,巴西在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7.5%,2014年的增長速度是0.1%;印度在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0.3%,2014年的增長速度是7.3%;俄羅斯在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4.5%,2014年的增長速度是0.6%。”林毅夫分析,而更有說服力的證明則是,同一個時間段,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韓國等沒有體制、機制和增長模式問題的高收入、高表現經濟體,只要是出口所占比重較大的,2010年以后下滑幅度也比中國大。“比如,新加坡在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5.2%,2014年的增長速度是2.9%;中國臺灣在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10.8%,2014年的增長速度是3.5%;韓國在2010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是6.5%,2014年的增長速度是3.3%。”
林毅夫認為,提振經濟需要對癥下藥。作為轉型中的經濟體,確實存在體制機制問題,但主要原因沒有認識清楚,可能開出的藥方就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影響信心。
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林毅夫的回答是:“必然是有共同周期性、外部性原因。仔細想想也不難理解,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發達國家增長還沒有復蘇,歐洲國家經濟增速保持在0-1%之間,日本去年負增長,美國經濟表現相對好一些,但并不是真正復蘇。一方面,經濟增長沒有恢復到長期水平,更重要的是耐用性消費在危機后沒有出現明顯反彈。5.1%的失業率從數字上看已經恢復到危機前水平,但如果考慮到實際勞動參與率下降了3個百分點,失業率也將近9%,屬于高失業率。”
林毅夫表示,世界經濟尚未恢復,發達國家消費增長很慢,導致進口增長很少,進而導致出口導向型國家出口減少。因此,經濟增長速度變緩,不僅是中國,所有金磚國家,包括東亞高收入國家都不能例外。
“要實現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未來幾年的平均GDP增長要保持在6.5%以上。這需要我們付出足夠的努力,但是信心一定是有的。”就未來支撐中國經濟繼續中高速增長的動能,林毅夫表示,依靠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讓現有產業實現轉型升級,開展城市地下交通、城市間連接交通網絡建設,大力發展對資源環境依賴程度低的服務業,以及進一步提高城鎮化,是“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主要的動力源泉。
“最后,還要解決好發展的資金從哪里來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改變目前地方債普遍周期較短、與很多長線投資項目曲線不匹配的問題,發行周期較長的地方城市建設公債,通過政府投資撬動民間投資擴大資金總規模。同時,要利用好目前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用于進口國外的先進設備,選擇穩妥的項目繼續加大海外投資力度。”林毅夫說。
編輯:陳佳
關鍵詞:全國政協常委 林毅夫 “十三五”經濟 保持中高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