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兩會發布廳>全國政協>觀點 觀點
蔡建國:為何宗文現象叫好
何宗文的大會發言無疑是這次大會最精彩的片段,他的發言引發的不僅僅是鼓掌、感動,更主要的是對委員們心靈的震撼與洗禮。
這是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是一次履職者為履職者做的現身說法。
一個身體殘疾的地方委員和一個平實到不能再平實的大會發言。
從12日下午聽了安徽省政協委員何宗文在政協大會上所做的《做有溫度的政協委員》發言到現在,時間在慢慢溜走,但我的內心深處,始終抹不去這位一步一跛走上人民大會堂大會發言講臺的政協委員的身影。
這是我第九次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兩會。這九年中,無論大會發言,還是小組討論,有太多的人或事讓我感動過,發自內心地為他們鼓掌。但是這一次——就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最后一次大會發言上,一位來自地方政協的何宗文委員卻如此深深地震撼著我。
何宗文的大會發言無疑是這次大會最精彩的片段,他的發言引發的不僅僅是鼓掌、感動,更主要的是對委員們心靈的震撼與洗禮。做出這個判斷,原因在于,就在當天晚上委員駐地餐廳里,大家議論最多的就是何宗文。
何宗文之所以能感動我們、震撼我們,讓我們思考,我想至少有三點原因。
第一,在何宗文身上可以看到政協鮮明的人民性。干過農活、養過牛羊、開過餐館、經營過超市,最終成為一名政協委員。何宗文說:“……我的眼睛有毛病,但并不影響我看見群眾困難、理清提案線索;我的腿有殘疾,但為了掌握群眾的心聲、反映群眾的呼聲、解決群眾的營生,我愿意‘跑腿’、‘拼命’……”如果說何宗文為了群眾的一件事,或者是用一年或五年去“跑腿”、“拼命”,可能會有人認為他是作秀。但是,從1990年一名區政協委員到今天的省政協委員,長達整整27年時間,從青年邁入中老年,他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從沒有間斷過為人民服務,他用實際行動和他的青春在闡釋:他是把政協委員的履職當做一種追求、一種事業。而支撐著這種追求的力量,則是他所說的“因為政協前面有個‘人民’”。
何宗文的發言,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現在很多人一提到人民政協時,都習慣性地說成“政協”,我們卻忘了還是“人民政協”,在政協前面加上“人民”,體現了巨大的包容性和廣泛的代表性,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特征。
正是心懷人民,使得何宗文在這條并不順利的履職路上一直堅持,無怨無悔。
第二,何宗文身上體現著一名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溫度和熱情。做任何工作都需要熱情和溫度。很多人在事業順利、身處順境時,熱情和溫度可能永遠是滿滿的。而一旦遇到困難走入逆境,有的人可能就會失去這種熱情和溫度。何宗文27年履職生涯,很多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甚至不被理解而被人說成是“逞能”、“犯賤”、“出風頭”。
但難能可貴的是,因為“政協委員”這個名字,他為了自己職責的神圣與榮光,在每一個困難面前保持著一個委員履職盡責的溫度和對解決群眾困難的那種熱度。
第三,平實的語言、生動的故事彰顯何宗文平凡中的高尚人格。1000多字的發言,引發多次熱烈掌聲,甚至有委員為這位殘疾人委員事跡熱淚盈眶。但縱觀何宗文整個發言,語言中沒有那種唱高調的口號,而只有他作為一個殘疾人委員,所做的那些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政協委員故事。
正是何宗文和那些在他幫助下得到妥善處理的、看似平常和家長里短的小事情,架起了那些普普通通的百姓對當地黨委、政府、政協的信任的橋梁。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從何宗文身上看到了擔當和責任,讓我對“政協委員”這個榮譽背后的責任有了新的認識,讓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
最近大家都在講如何講好中國故事。什么是中國故事?何宗文事跡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中國故事。我接受了一個任務:兩會結束回上海后,要做七場報告會,任務是向基層傳達兩會精神。我想,這幾場報告會,也不應該少了何宗文的事跡。
我想,我們應該為何宗文委員現象叫好!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常委)
編輯:陳佳
關鍵詞:蔡建國 為何宗文現象叫好 大會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