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3月14日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超過10%的總目標。2015年,我國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了6.2%,較十年前提高了4.6個百分點,但要如期完成10%的目標,還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
如何解決重點人群科學素質的短板問題?怎樣使科普主體不再缺位?各相關部門應怎么打好“組合拳”?3月24日,全國政協召開主題為“大力加強科普教育”的雙周協商座談會,十幾位全國政協委員、科普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人民團體的負責同志齊聚一堂,共謀科普教育推廣之策。
活動+調研
摸清科普工作的“家底”
“大力加強科普教育”是全國政協今年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議題,由九三學社中央和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共同承擔會前調研和組織籌備工作。由于座談會召開的時間安排在3月,與農歷新年和全國兩會緊緊相連,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去年9月就踏上了送科技、摸情況的調研之路。
2015年9月14日,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陳小婭、程津培,帶領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及相關專家,來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開展一年一度的“送科技下基層活動”,通過為農村中學科技館和青少年網絡科普書屋授牌、作科普報告、舉辦高原心臟病防治培訓講座、現場開展農牧業和經濟林業技術咨詢等10余場各具特點的活動,讓基層的人們感受科普的力量。
這次“送科技下基層”還特別將調研和活動相結合,以期取得最大效果。委員們與四川省、甘孜州有關單位負責人和科普專家進行座談交流,實地考察科普基地,針對基層反映的情況,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程津培提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中小學教育中動手操作的部分差距還很大,建議高考增加實驗環節。潘鋒委員提出,現實情況下科普工作很難面面俱到,藏區不妨將重點集中在中小學生和農牧民身上;在政府主導科普工作的同時,可適當引入市場機制,推動社會化參與,促進科普工作可持續發展。張德興委員表示,科普應該以對象樂于接受的形式開展,教學中設法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調動其對科學的熱情。
為了更詳細地了解科普教育的相關情況,2015年12月9日,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又和九三學社中央一起在京召開“大力加強科普教育”情況介紹會暨座談會。邀請中組部、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社部、中國科協等部委的負責人和科技界、科協界、教育界的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圍繞《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實施情況、科普相關政策制度落實情況以及推進社區居民、未成年人、城鎮勞動者、農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五類重點人群科普教育等內容展開座談討論。
座談會上,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主任徐延豪介紹,目前我國東西部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不同性別之間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進一步擴大,各地科普基礎設施明顯呈現東部多西部少、中心區域多偏遠區域少的局面。科普服務手段也明顯落后于社會信息化發展進程,難以滿足公眾科學文化需求。
“資源投入不足、評價導向不完善、激勵機制不健全、科普專職人員隊伍薄弱等問題,也嚴重影響了科普教育工作的開展。”教育部科技委副秘書長朱小萍補充道。“應盡快制定促進國家科普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明確我國科普發展的重要目標,同時推進《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宣傳和實施工作,加強科普國際合作與交流。”科技部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副司長安守海表示。
北京市科普資源豐富,哪些經驗可以吸取并在一定范圍內推廣?座談會結束后的第三天,“大力加強科普教育”的專題考察便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展開。委員們參觀了三十五中的天象廳與天文大數據實驗室、航空科學與技術實驗室、風洞實驗室等一系列現代化實驗室,又來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虛擬現實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觀看虛擬現實應用。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外國語大學原黨委書記楊學義表示,“這次參觀讓我們大開眼界,也讓我們對科普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推進充滿信心。”
1月中旬,當很多人開始為迎接舊歷新年開始忙碌之時,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張玉臺率隊,委員們整理行裝再次啟程,登上了飛往云南的飛機。從昆明市石林縣,從元謀縣到大理,委員們的足跡遍布科普教育示范學校、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區以及各類蔬菜種植學會,詳細了解當地科普工作的覆蓋面、居民參與度、受眾需求、經費投入、制度政策等科普教育的相關情況,并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基層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科普工作者的希望和期待。
5天的調研結束后,委員們來不及休整,馬上投入參與九三學社中央和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組織的調研座談會準備中。社會上對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到位,國家對科普投入資金不足,主流科研評價體系不容納科普工作,個別媒體責任缺失……在和各類一線科普工作者交流座談后,委員們結合調研中了解到的情況總結著科普工作中的不足與問題,力求為2016年3月召開的雙周協商座談會提供最為翔實的一手資料。
抓重點破難點
為推進科普教育獻良策
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方面,與國家的發達程度正相關。我國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全民科學素質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性工程。對于大力加強科普教育的意義,委員們有著深刻的共識。因此,3月24日召開的這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被認為是一次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和戰略前瞻性的會議,參會人員的熱情高漲。無論是參與調研的委員還是黨派代表,無論是從業多年的專家學者還是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無論是情況介紹還是發言互動,大家都是言簡意賅卻又滿帶激情,建議直切要害,民主氣氛濃烈。
張玉臺認為,“科學素質是公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國家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建議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中,進一步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并將其納入各級地方政府考核體系中。要加強投入,加大科普陣地建設,要倡導廣大科學家親自做科普。
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提出,頒布實施《科普法》是我國的創舉,為科普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建議對《科普法》進行執法檢查,監督各級政府履行相關職責,抓緊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法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生物所原所長黃力說,“我國擁有比其他國家人數更多的科技人員隊伍,如果能夠充分發揮科技人員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我國的科普事業一定能夠獲得巨大的推動力量。”他建議強化科技人員的科普責任意識和自覺性,發揮科技人員在中學生科學素質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并鼓勵退休的科技人員參加科普。
除了鼓勵科技人員做科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王元青非常關注大眾媒體在科學普及中的重要作用。“我國目前大眾媒體的科普從業人員中,專業人員少,在宣傳、介紹自己不熟悉的學科領域的前沿性成果時,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有必要建立一支熱愛科普工作、有較高專業素養的科普工作隊伍,在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的同時,通過政策引導,鼓勵有專業背景的畢業生甚至是科研人員投身科普事業,成為職業科普工作者,并對現有人員提供再學習的機會,建立適合的科普工作評價體系,為他們的發展創造條件。”
社區居民、未成年人、城鎮勞動者、農民、領導干部和公務員是科普教育的五類重點人群,做好針對他們的科普工作至關重要。全國政協常委、農業部副部長、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張桃林對提高農民科學素質有話要說。“應把農村科普教育納入社會化均等服務范疇,強化基礎支撐,繼續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支持力度;強化平臺支撐,大力推行農民田間學校;強化創新支撐,支持相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協同開展農民科普工作;強化重點支撐,加快實施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和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提高農民教育培訓效能。”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河南省委常務副主委、河南省監察廳副廳長孫運鋒認為,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關鍵在黨員領導干部。提高領導干部科學素養、科學治理能力和決策水平十分關鍵,十分必要,十分緊迫。“要培育科學思維,增強科學素質;遵循客觀規律,提高決策水平;掌握科學方法,提升治理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陳放提出了以未成年人為主要對象的教育領域科普工作的重要性。“科普教育要抓早抓小,應制定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標準,將科普教育融入到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之中。”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科普的方式也正在發生著具有深遠意義的變化。現代科普工作正在用信息傳播各種新技術手段實現多層次、廣受眾的傳播方法,去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因此,科普工作需要創新思維,以新技術、新媒體、新內容來吸引讀者也成為與會人員的共識。
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員會主任、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褚君浩認為,在“互聯網+”時代,科普工作者需要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與使用,與新媒體工作者合作,加強新媒體的使用與推廣,同時,也要善于發現需要科普的新內容,特別是學術前沿和新工業革命的新思想,進一步創新發展“互聯網+”的科普方式。果殼網創始人嵇曉華提出,推進新媒體科普工作首先應狠抓重點內容建設,提前進行科普議題設置,鼓勵科學家、科研機構和媒體合作,加強溝通和培訓,提高內容質量和傳播效果。“對民間科普機構和人才也應給予身份認同和資金鼓勵,保障大眾的參與熱情和可持續發展。”
在與會人員對大力加強科普教育的熱烈討論中,三個小時的時間很快過去了,但雙周協商座談會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大家對科普教育關注的終止。“科普工作很艱苦、見效慢,但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對后世產生積極影響。”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委會主任齊讓說出了委員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