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蔣高明:
高效生態農業促進精準扶貧
10年前,中科院植物所在山東平邑建立生態農場,目的就是想試驗一下在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的基礎上,看農田能夠實現高產?如今,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員,蔣高明對于如何實現生態扶貧的建議,正是從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蔣高明
“我們在生態農場發明的農業模式是在源頭‘六不用’,即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地膜、人工合成激素與轉基因種子,產品經嚴格的檢測基本實現了‘零農殘’。”蔣高明說。
不僅,產品實現了“零農殘”,連小麥與玉米年產量由原來的低產田改造成為高產穩產的噸糧田,花生、大豆、蘋果產量均高于普通農田產量。
“這一方面說明只要科學種田,農民積極參與,利用相對較少的土地上同樣可滿足國家糧食安全,解決產量與質量的矛盾問題。”蔣高明表示,“同時也說明了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農業應當以生態農業為主。”蔣高明表示。
“如何讓種地的農民其勞動有合理的回報?如何將扶貧與產業結合起來?在我看來,就是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蔣高明說,隨著化肥、農藥、農膜、除草劑的濫用,造成地力嚴重下降,突出表現在土壤板結、酸化、有機質下降、耕地污染等。
蔣高明列舉了一組數據。傳統農業在GDP中的比例小于10%,全部加起來不到6萬億,如果有1億個城市家庭每年消費3萬元的優質農產品,即可帶動1億個農村家庭從事安全農業生產,全國近50%的人口吃上安全放心的有機食品或綠色食品。
在蔣高明看來,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還能促進鄉村生態環境保護,恢復生態系統健康。
中國科學院的實驗數據證據,將傳統的農業模式改為有機農業模式,可將溫室氣體凈排放逆轉為凈吸收。
“建議國家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解決農民就業與脫貧。圍繞著種植、養殖、加工與銷售等等環節,增加生態就業機會。”蔣高明說。
蔣高明還建議國家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利用中央涉農補貼、各項扶貧資金和環保資金,用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科學引領資本下鄉,促進精準扶貧。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蔣高明 中科院植物所 高效生態農業 精準扶貧